主要结论

中证行业指数系列以中证800指数为样本空间,依据中证行业分类,分别选取属于能源、原材料、工业、可选消费、主要消费、医药卫生、金融地产、信息技术、电信业务以及公用事业的股票,构成10条中证行业指数,以反映不同行业上市公司的整体表现。

核心指标

指数估值

估值排名(低估值排名靠前)

行业成长得分

均值回归机会排名

周涨跌幅

月涨跌幅

年涨跌幅

数据

14 倍

31 名

63 分

18 名

-3.32 %

4.01 %

-8.71 %

点击查看追踪该指数的基金 >>

指数成分

序号

1

2

3

前三大行业分布 权重 %
酒类 43.58
畜牧业 20.48
饮料 15.31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id index_code index_name 前十大持仓股票 权重 %
000932.SH-600887-10.092 000932.SH 800消费 伊利股份 10.09
000932.SH-000858-9.919 000932.SH 800消费 五 粮 液 9.92
000932.SH-600519-9.888 000932.SH 800消费 贵州茅台 9.89
000932.SH-002714-7.874 000932.SH 800消费 牧原股份 7.87
000932.SH-300498-6.239 000932.SH 800消费 温氏股份 6.24
000932.SH-600809-5.907 000932.SH 800消费 山西汾酒 5.91
000932.SH-000568-5.727 000932.SH 800消费 泸州老窖 5.73
000932.SH-605499-4.483 000932.SH 800消费 东鹏饮料 4.48
000932.SH-603288-4.454 000932.SH 800消费 海天味业 4.45
000932.SH-002311-3.345 000932.SH 800消费 海大集团 3.35

对于酒类,我们有如下观点:

酒类板块总营收4920亿,行业整体净利润1696亿,整体毛利率74.6%,整体净资产收益率26.3%。过去3年行业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14.9%!

酒类主要是白酒和啤酒。我们对白酒的看法:首先,中国人喝白酒的量是逐年下降的,但喝的酒越来越贵。这几年白酒产销量都在下降,是否与疫情有关还有待观察。2022年规模以上白酒产量672万千升,同比下降5.8%,但是对应的营业收入增长了9.6%,这是很明显的“量减价升”或者说“结构化升级”的特征。这意味着如果是买个股的话,只能买高端品牌。

其次,高端白酒之间的竞争更全面更激烈。茅台最早的时候只是一个影响力很微弱的地方土特产,至今发展成单品营收过千亿,市值上万亿的白酒品牌,这对其他高端品牌比如五粮液、泸州老窖甚至酒鬼酒、水井坊都是有借鉴意义的。从竞争格局看,未来直接和茅台竞争的品牌可能有些困难,但这些高端或次高端品牌立足自身特色,找到特定区域和客群依然能有很好的表现。

最后,回避毛利率很低的品牌,我们发现这些品牌不仅多元化经营,而且主营的中低端白酒品牌多且杂乱,整体营销效率很低。未来被淘汰的概率很大。

我们对啤酒的观点是:中国啤酒行业已经进入了存量市场。2013年是高峰,2021年产量比2013年下降29.6%,所以这是一个下降的周期。前五大啤酒公司占了80%的市场份额,而且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的优势区域。啤酒基本上是竞争最激烈的行业之一。竞争主线是高端化,每家啤酒企业都在尽所能提升自家高端产品的营收比例。比如重庆啤酒的高档品牌(嘉士伯、乌苏)营收占比超过36%(按2022年披露的年报数据),高端品牌毛利率超过54%,它们的核心市场就是重庆、四川和湖南;青岛啤酒的高端品牌如百年系列,2022年销量同比增长5%左右,相比之下青岛啤酒的主品牌销量同比增长是2.6%。可见,各家都在努力拔高产品线。

这种竞争的结局会是什么?啤酒确实不属于非常好的生意。在CR5已经超过80%且行业下行的趋势下,如果每家龙头都不断加大对中高档产品的投入,势必就会导致广告、促销等市场费用都增长,加上上游原料价格和人工成本的上涨,未来啤酒行业整体盈利情况不会比过去好。

对于畜牧业,我们有如下观点:

畜牧业板块总营收7532亿,行业整体净亏损154亿,整体毛利率5.3%,整体净资产收益率-5.7%。过去3年行业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11.3%!

这个板块的重点是养猪、养鸡以及饲料加工。养殖是典型的周期性行业,通常3-4年一个周期。因为中国人不会突然变得更爱吃肉,所以其实养殖板块整体是没有成长的,从而这个板块的投资逻辑来自行业龙头市场份额的增加。然而,即使集中度增加到一定程度,牧原和温氏的毛利率也都只有10个点,还需要承受不可预测的周期性波动。所以,我们不认为畜牧业板块有很好的生意模式。当然,在抵御风险方面温氏的模式比牧原好。

关于饲料,可以认为所有的饲料企业生意模式都差,产能过剩,毛利率个位数,受上游原料价格波动影响极大,几乎是不赚钱的生意。

总体上我们不推荐这个板块。

对于饮料,我们有如下观点:

饮料板块总营收2245亿,行业整体净利润171亿,整体毛利率30.8%,整体净资产收益率14%。过去3年行业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8.4%!

饮料包括乳业和非乳业。

中国乳业发展潜力主要来自人均消费量只有欧美的1/10,加上庞大的人口基数。乳业市场总体是“两超多强”的竞争格局:伊利和蒙牛是全国性乳业龙头,新希望、光明等深耕一个或多个省市的区域性市场,贝因美、均瑶、妙可蓝多在特定产品类型上有自身竞争力,而且妙可蓝多比其他两家成长性和生意模式要好。

我们观察乳制品企业的几个关键指标:主营业务毛利率、现金周转天数、管理费用率,总体上伊利是综合实力最强的,妙可蓝多是发展态势最好的。伊利集团整体规模是亚洲第一,全球第五。他们主要产品是液态奶,营收850亿左右,毛利率28%;其次是奶粉,毛利率39%,营收162亿,增速同比25%,如此规模有如此毛利率和增速非常难得。增长的主要动力是客群的下沉,婴童奶粉的高端化以及成年奶粉的增长。伊利的竞争优势仍将持续,他们的品牌、渠道、产品力都形成了某种良性循环。

新希望和光明有类似的战略,在区域内主打“新鲜”,以自己的牧场辐射周边区域,提供新鲜奶品对伊利蒙牛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新希望的“24小时”品类2022年收入贡献超过了10%,他们的低温鲜奶全国市占率超过10%,这些是乳业巨头面对竞争的典型案例。

因为出生人口增速放缓甚至总体规模在下降,所以贝因美所在的婴童奶粉米粉市场成长空间并不大。这家公司管理层之前有些问题,创始人重新出来操盘。虽然毛利率很高,奶粉达到54%,米粉是30%,但他家去年的应收帐款比例是行业最高的,有20%左右。这是需要引起关注的数据。

乳酸菌和益生菌细分市场的入门门槛不高,均瑶是最早做的,但是畅意、哇哈哈还有很多品牌都可以做。虽然均瑶宣称他们是有独特秘方,但这个口味本身没有形成用户粘性。

总体上,乳制品行业还是看伊利、光明、新希望这些巨头的增长,以及妙可蓝多这些新势力在新赛道上的快速崛起。行业总体成长性和盈利能力依然可以持续。

非乳饮料这个行业最近10年产量规模扩大了40%,不算快速成长的行业,而且赛道竞争不断加剧,越来越细化。从植物蛋白、功能饮料、运动饮料都有对应的品牌涌现。

非乳饮料的代表性产品有两类:一是东鹏饮料这种功能性饮料;二是养元饮品、承德露露、维维集团这种植物蛋白饮料。虽然东鹏特饮的销量已经占到能量饮料市场的36%,居市场第一,但能量饮料市场总体销售额和销量都是在下降的。本质上,人们越来越追求健康类饮品。从这个角度,植物蛋白赛道的成长性要好。我们认为这是为什么东鹏特饮要不断寻找发展“第二曲线”,而养元饮品、承德露露一直专注的主要原因。

承德露露和养元饮品是植物蛋白饮料的代表。虽然无论从营收规模还是市值、品牌影响力方面,养元饮品都领先,但是我们觉得承德露露要更健康。举一个例子,虽然毛利率都是45%左右,但承德露露是在没有应收帐款,也就是经销商需要先款后货的。从企业成长性看,承德露露在建产能是35万吨,已有的实际产能是24.8万吨,相当于再造一个承德露露了。相比之下,我们统计的口径看养元饮品在建产能差不多23万吨,只有百分之十几的增长。

维维集团应该是引起投资者警觉的例子。我们根据最新披露的报告毛估估它的产品有150多种不同型号,这对一家消费品公司来说是难以掌控的,你的供应链管理效率和品牌宣传效能都会比竞争对手低很多。过于多元化的结果是每种产品都陷入平庸,从而降低竞争力和盈利能力,虽然豆奶市场其实是植物营养饮品中最大的细分市场。

单位:%

资产负债率

销售毛利率

营收增长率

净资产收益率

2022年 2021年 2020年
39.81 38.96 40.66
25.07 26.52 23.63
-5.93 -16.97 -12.85
22.99 25.31 20.40

本站对所涉及的行业指数及其他信息、意见等均不构成任何推荐或建议。文中转发、摘编的其他专业人士或机构撰写的研究观点及数据仅代表其本人/该机构的分析判断,不代表本站观点,对其中的信息及观点不做任何形式的确认或保证。

订阅行业讯息

选择感兴趣的行业:


公告总结提炼
行业数据变化
高管增持/减持
机构调研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