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结论
中证内地低碳经济主题指数由清洁能源发电、能源转换及存储、清洁生产及消费与废物处理等公司组成,反映沪深A股低碳经济主题公司股票的整体表现。
核心指标
指数估值
估值排名(低估值排名靠前)
行业成长得分
均值回归机会排名
周涨跌幅
月涨跌幅
年涨跌幅
数据
11 倍
18 名
62 分
43 名
6.50 %
25.58 %
4.83 %
点击查看追踪该指数的基金 >>
指数成分
序号
1
2
3
前三大行业分布 | 权重 % |
---|---|
电源设备 | 28.93 |
发电及电网 | 28.54 |
新能源动力系统 | 26.08 |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id | index_code | index_name | 前十大持仓股票 | 权重 % |
---|---|---|---|---|
0cd7e23766b044689269ff3b9fa3260f | 000977.CSI | 内地低碳 | 宁德时代 | 18.32 |
b78d7ef716c949599a39ce39f72fd090 | 000977.CSI | 内地低碳 | 长江电力 | 13.07 |
527163c082c24289a63ecabb525bd2d7 | 000977.CSI | 内地低碳 | 阳光电源 | 5.66 |
60e18131c99142d3998796ace8729c2a | 000977.CSI | 内地低碳 | 隆基绿能 | 5.38 |
7a6d62d8612b44cebb0912a84e3ccf70 | 000977.CSI | 内地低碳 | 中国核电 | 4.27 |
3abe93b5e08b44c5ba8582c37260ed9a | 000977.CSI | 内地低碳 | 通威股份 | 3.56 |
8993f8e292d34056b2bb271c5ce4bf49 | 000977.CSI | 内地低碳 | 特变电工 | 3.30 |
ed9e4e6b1bf24d0086cecbfd169582a2 | 000977.CSI | 内地低碳 | 三峡能源 | 3.13 |
28aff2c8feb74f49b251821d6f889ccf | 000977.CSI | 内地低碳 | 亿纬锂能 | 2.87 |
3ae7ae4521484f6eaa35cca4b86ceb48 | 000977.CSI | 内地低碳 | 国投电力 | 2.18 |
对于电源设备,我们有如下观点:
电源设备板块总营收15234亿,行业整体净利润999亿,整体毛利率18.6%,整体净资产收益率11%。过去3年行业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23.8%!这个板块包括风电、核电、太阳能、储能和综合能源设备。
风电。随着陆上风电和海上风电的全面平价,风电产业链的投资主线将是“降本增效”。虽如此,我们仍然看好的几个投资逻辑如下:一是发电设备的维护保养业务,所谓的“后市场”。风电(无论是陆风还是海风)、光电都存在这个逻辑。现在铺得越快,将来设备存量的维护需求越大;二是发电业务要注意重点区域,国家发改委2021年专门印发《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规划布局方案》,中国正在建设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以黄河上游、河西走廊、新 疆等七大陆上新能源基地,藏东南、川滇黔桂两大水风光综合基地和海上风电基地集群。这些区域风光电资源充沛,开发成本更低;三是设备本身能做出差异化从而获得高的技术溢价,比如在南方抗台风型、北方抗低温型、潮间带型等海上机组,根据不同场景对风电机组会有不同的要求,对制造业来说这就是利润的来源。
也有投资者认为既然“降本增效”是主线,那么机组大型化、轻量化这些能加快风电度电成本迅速下降的产品不是就具有很大的投资价值吗?不是的。这些只能降低行业整体的成本,而不能增加行业整体的利润。因为当所有的厂家都采用同样先进的技术,竞争会导致利润的摊薄。况且目前集中度越来越高,国内排名前十的风电整机新增装机市场份额已经由2013年的77%提升到95%了,基本上没有什么优质技术被发现后其他竞争者不马上跟进的。总之,制造业的利润只能来自差异化,要么来自区域或规模优势,要么来自特殊场景的独门绝技。我们看好海上风电,这个赛道目前还处于卡位阶段。目前海上风电成本大概是0.64元/KWH,比煤炭标杆电价高30%左右,但它的发电效率高,资源占用小,靠近电力负荷中心,大规模开发难度低,未来有很大潜力。
光伏太阳能。成本领先是光伏的投资主线,但成本是一个产业链整体概念。2010-2020 年太阳能光伏发电成本累计下降 85%,主要源于技术进步、规模经济、供应链竞争及经验的增长,不是某一个单独的环节。具体而言,从硅料、硅片、电池片,到玻璃、背板、支架、接线盒、连接器,每个环节都影响最终的度电成本。比如市场都认同2023年光伏电池可能进入升级迭代的关键期,一旦新一代的电池成为主流那么对上游的硅料、硅片等又提出了新的投资需求。总之,从这个意义上,光伏这个产业的投资潜力仍然很大。但光伏产业不可能保持过去的增速。从2007年到2021年,全球新增光伏规模年复合增长率是33%,未来不可能保持如此高速,个别年份回到个位数甚至负增长都很有可能,其实2013年、2019年、2020年都是个位数的增长。另外行业集中度越来越高。2021年多晶硅料、硅片、电池片和组件四个环节产量排名前五的企业在国内总产量中的占比分别为 86%、84%、53%和 63%, 可见头部企业的马太效应非常明显。对这个行业未来的投资逻辑我们有如下看法:
首先,行业内“垂直一体化的”趋势非常明显。这个是符合商业逻辑的,因为我们说光伏本身就是比成本,而最终的度电成本取决于从硅棒、硅片、电池到组件、应用系统等一整个链条的效率,因此行业龙头进行垂直一体化整合提升能效是大势所趋;
其次,商业模式从ToB扩展到ToC。根据光伏行业协会的数据,2021年中国户用光伏新增装机量 21.6GW,占新增装机量的39%,这意味着光伏产品的终端已从过去的“to B”属性转变为“to B”兼具 “to C”的属性。鉴于光伏产品的使用周期超过 25 年且长期暴露在不同户外环境下,这里有机会做出差异化的产品,并形成一定的渠道、 品牌和信用积累,从而获取超额利润。
以上是我们当前看好的两个方面。
储能。伴随着新能源行业的发展,需要储能行业承担平滑风光出力、跟踪发电计划、调峰、调频的作用。在此前提下,我们先要梳理储能的应用场景:一是工商业和电网级储能,用于工商业、可再生能源并网、电力调峰等;二是家庭和小型商业储能;三是通信基站备电、数据中心备电、车载储能、移动储能等。不同场景对“储能”的需求不一样,技术路线与竞争格局也不同。储能行业的发展与新能源的渗透率密切相关。在新能源渗透率低于50%以前(也就是目前的阶段),储能配置将以锂电池为代表的短时储能为主。而当渗透率逐步突破50%,电化学储能仍是日间平滑风光出力、跟踪发电计划、调频、调峰等功能的主要承担。因此,当前我们对储能行业的观察主要集中在数据中心业务以及便携式储能这两个已经成熟的细分赛道。
数据中心的发展大家都知道是大势所趋。中国政府已将数据中心列为七大“新基建“领域之一。2021年全球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支出达到2000亿美元,目前美国是最大市场约占40%,中国约占25%;数据中心主要使用铅蓄电池作为后备电池,是目前存量通信后备电源及数据中心电源的主流选择。这个领域的机会简单说就是在一个快速增长的领域中的“国产替代”。国内几家代表性的储能企业如“南都电源”、“科华数据”都做这块。
另一个是以“华宝新能”为代表的便携式储能赛道。这是个具有消费品属性的生意,毛利率43%左右。他们直接在官网和电商平台卖,可以解决家庭在应急场景下的备电用电需求。这是一个相当好的市场,深耕下去能有品牌、专利、技术的积累。
对于发电及电网,我们有如下观点:
发电及电网板块总营收18399亿,行业整体净利润1984亿,整体毛利率20.9%,整体净资产收益率11%。过去3年行业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12.9%!
中国发电量的增量主要来自新能源:2022年全国全口径发电量 8694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3.6%。其中煤电发电量同比增长 0.7%;风电和并网太阳能发电量同比分别增长 16.3%和 30.8%。水电建成之后就像一台印钞机,现金流极好,主要成本是折旧,它的问题是成长性一般,即便如此凭借高分红率依然受到风险偏好较低的机构投资者青睐。
中国核电的投资逻辑中最关键的是,全球有14个国家和地区核电占总发电量的比重超过20%,我国核电发电量占全国发电量的比重为5%左右,处于世界较低水平。核电的未来成长性值得看好。
对于新能源动力系统,我们有如下观点:
新能源动力系统板块总营收8251亿,行业整体净利润637亿,整体毛利率19.9%,整体净资产收益率12.8%。过去3年行业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46.3%!这个板块包括锂电池、燃料电池、车用电机电控以及电池综合服务。
核心是锂电池。锂电池行业主要产品是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和消费电池也有个别龙头企业涉足电池材料回收业务。动力电池行业源于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快速提升。
2022年全球新能源动力电池使用量达到517GWh,同比增长71%,这是一个快速增长的市场,但投资者不要对未来长期增长过于乐观。动力电池行业集中度很高,前十大企业占了超过91%的份额,排名前两位的是宁德时代和LG。值得一提的是宁德时代的盈利质量很不错,2022年它的612亿的经营净现金流远超过334亿的净利润,为资产减值和固定资产折旧留了富余空间。
动力电池这个行业最大的收益和风险都源于技术进步。如果竞争对手找到了比现有体系更好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就能很快占有市场。如果是一家有忧患意识到企业,通常会在保持主营业务稳定的前提下积极探索新的可能,然后依靠已有的供应链体系快速落地抢占先机。
最后,消费电池的应用领域比我们想象的广阔,不仅包括手机电脑,还包括智能安防、智能交通、电动工具、智能表计等。总体上行业门槛不高,格局较为分散。
单位:%
资产负债率
销售毛利率
营收增长率
净资产收益率
2022年 | 2021年 | 2020年 |
---|---|---|
65.67 | 63.63 | 59.46 |
13.68 | 14.10 | 18.18 |
-14.74 | -48.60 | -38.55 |
18.96 | 17.51 | 16.74 |
本站对所涉及的行业指数及其他信息、意见等均不构成任何推荐或建议。文中转发、摘编的其他专业人士或机构撰写的研究观点及数据仅代表其本人/该机构的分析判断,不代表本站观点,对其中的信息及观点不做任何形式的确认或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