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 👋, 这是调取相关机构调研会议后,结合网站相关观点框架做的总结,仅供您参考:
2025-09-22 公告,其他
接待于2025-09-19
- 金融”五篇大文章”落实
- 科技金融: 助力东方富海发行全国首单民营创投科创债; 私募股权投资及另类投资累计投资251个项目,投资金额超100亿元; 2024年、2025年分别协助深圳市成功获批56家、87家重点”小巨人”,连续两年数量居全国各城市第1
- 绿色金融: 累计完成23家绿色金融股权融资项目,融资规模352亿元; 发行各类绿色债券110只,实际承销规模约430亿元; 设立国信新能基金、未来科学城国信母基金等绿色产业基金
- 普惠金融: 打造了3700余人的投资顾问团队,形成了覆盖全国113个城市和地区的证券经纪和财富管理服务网络; 2024年以来举办”国信财富中国行”系列线下活动超900场; 累计开展”保险+期货”项目150余个,惠及农户超8万户
- 养老金融: 获得首批个人养老金基金销售资格; 与工行、交行、招行、建行等11家银行开展个人养老金合作
- 数字金融: 持续加大金融科技投入,近年来每年投入超10亿元,打造了超千人的专业技术团队; 2024年成功上线新一代核心交易系统; 首批发布金太阳鸿蒙原生应用
- 提升投资者回报
- 现金分红: 从2021年度起,已连续4个年度(2021-2024年度)保持了超过40%的现金分红比例,在大型券商中位居首位; 过去四个年度,公司累计派发现金分红总额为133.61亿元,在上市券商中排名第4
- 打造”产业金融中心”作用
- 全链条金融服务: 截至2025年6月末,累计完成保荐及主承销项目673家,募集资金6248亿元; 深圳地区保荐承销项目114个,募集资金834亿元,IPO项目68个,排名行业第1; 债权融资服务客户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近千家企业,融资规模约6万亿
- 资本市场枢纽功能: 2024年、2025年分别协助深圳市成功获批56家、87家重点”小巨人”,连续两年数量居全国各城市第1; 债市”科技板”正式推出以来,已参与承销科创债31只,规模达1281亿元
- 耐心资本: 截至2025年6月末,国信弘盛已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17个,投资金额近5亿元; 国信资本共完成111个项目投资,投资金额52亿元; 两家子公司累计投资深圳地区项目60个,投资金额超28亿元
- 券商与公募基金合作前景
- 合作机遇: 核心是要一起把”为客户赚钱”这件事做实; 关键是做好”买方投顾”; 从传统代销走向更深层次的战略协同,包括券结产品合作、定制化策略输出、投研资源共享等
- 跨境理财通3.0业务发力
- 服务拓展: 进一步优化产品线; 强化数字渠道建设; 深化跨境联动
- 自营投资配置思路
- 配置方式: 坚持采用大类资产配置的方式进行投资管理; 固收业务实施”纯债+固收+”双轮配置策略; 权益业务坚持”低风险+绝对收益”宗旨,配置策略以红利为主
- 投行业务布局及规划
- 产业投行: 纵向加强顶层设计; 横向强化产业协同
- 业务转型: 打造”行业+区域+品种”业务模式; 行业方面布局新材料、高端装备、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海洋经济等行业; 区域方面,做深做厚粤港澳大湾区,聚焦北京、上海、浙江、川渝等重点地区
- 业务拓展: 做好在手项目辅导及申报,推动科创债项目批量落地; 积极储备科创板及创业板等板块项目,开拓新三板及北交所业务; 着力加大并购重组、港股上市、融资顾问、破产重整等业务布局和资源投入力度
- 万和证券整合
- 整合计划: 在一年内制定并上报具体整合方案,明确时间表; 已就本次整合向证监会申请了5年的过渡期; 已成立万和证券工作专班
- 协同效应: 充分发挥万和证券在海南自由贸易港跨境资管试点业务方面的区位优势; 在产品策略、资金募集以及合规风险管控等方面进行协作
- AI运用进展及规划
- 进展成效: 2025年2月第一时间部署DeepSeek,集成多种开源大模型,打造了业内领先的”慧芯”智能体平台; 财富管理领域,智能投顾助手已经为超过3700名投顾人员全面赋能,投顾服务客户数扩大10倍,投资者持仓诊断报告时间从2小时缩短至10分钟; 投行领域,AI银行流水识别实现对纸质银行流水自动识别、以及对关键信息的自动提取; 合规风控领域,AI识别异常交易准确率超90%
- 未来布局: 战略引领,将人工智能作为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 技术先行,在算力、数据、大模型、智能体、知识库等方面,紧跟最新技术方向保持领先; 价值导向,瞄准战略意义强、产出效益高的场景; 安全为本,高度重视大模型和数据安全风险
- 研究业务发展思路
- 战略主线: 围绕”强研究、促协同、拓境外”三大战略主线
- 深耕研究与资产配置: 紧密围绕科技、智能制造等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方向展开深度研究; 加大在资产配置领域的专业人员配备,深入开展资产配置领域的研究工作
- 强化业务协同: 深度践行”研究赋能业务、业务反哺研究”的协同理念,聚焦”投资、投研、投行”三投联动
- 深化跨境研究联动: 依托国信香港这一境外子公司的本地化优势,系统推进境外研究能力建设与跨境协同机制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