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
最近收盘市值(亿元)
负数
众问真实估值(倍)
你好 👋, 这是调取相关机构调研会议后,结合网站相关观点框架做的总结,仅供您参考:

2025-09-18 公告,特定对象调研,现场参观

接待于2025-09-17

  • 公司业务的构成情况
    • 消费电子行业设备及系统相关业务占比40.01%
    • 大数据云服务领域的设备销售收入占比17.99%
    • 新能源汽车相关设备业务收入占比24.73%
  • 3C、算力和汽车业务的情况
    • 消费电子领域:围绕大客户科技创新,拓展光学和视觉检测能力
    • 大数据及AI算力领域:实现从模组到整机全工段测试能力布局
    • 新能源汽车领域:服务国内行业头部客户,车载镜头与装配测试自动化线体业务实现亿级规模销售
  • 液冷业务布局
    • 3年前在设备中使用液冷方案
    • 自研微通道分层式水冷头等零部件应用在测试设备中
    • 与高校合作研发,加大研发投入和与北美大客户对接力度
  • 果链未来一年新机会及算力行业设备需求增量
    • 光学领域检测设备成为高速增长点
    • AI算力需求爆发带来新设备采购需求和测试时长延长需求
  • Meta眼镜放量利好
    • M客户AI眼镜放量带动测试设备需求
    • 光学测试占据主要需求,积极布局相关能力
  • MLCC业务新变化
    • 业务较去年逐步回升
    • 六面体外观检测设备、测包机订单稳步增长
    • 高速测试机、叠层机实现小规模发货
  • 墨西哥和越南布局及未来业务规划
    • 墨西哥和越南已完成生产基地布局
    • 墨西哥地区业务实现千万级项目交付
    • 继续坚定大客户战略,从设备供应商向零部件供应商转型

2025-09-01 公告,特定对象调研,电话会议

接待于2025-09-01

  • 公司未来的战略布局: 落实下游大客户多元化,业务领域从消费电子向服务器、汽车电子跨越;坚定大客户战略,从设备供应商向零部件供应商转型;AI服务器液冷需求、T客户机器人业务(IMU检测设备、电子皮肤)及谐波减速器、关节等领域技术储备;IPO、可转债募投项目落地后产能扩大2-3倍
  • 液冷布局: 3年前测试设备中使用液冷方案;自研液冷模组应用于测试设备;与高校合作研发;加大与北美大客户高功率产品液冷需求对接
  • IMU传感器检测设备及机器人布局: IMU传感器测试设备小批量发货对接T客户;送样麦克风、声学检测设备;布局机器人4-5年,投资机器人公司(自研谐波减速器),探讨工厂生产应用场景
  • 并表广浩捷情况: 摄像头模组检测设备与自动化组装线;切入汽车电子、车载摄像头模组,去年拿到B客户订单;业绩对赌半年达成,有信心完成全年;技术储备半导体检测设备、MEMS检测设备
  • 毛利率和业绩修复: 成本管理、费用管理、信息建设、人才结构整合;产品规模出货形成规模优势
  • AI服务器和AI眼镜设备: AI服务器电测设备价值量几十万到上百万;AI眼镜射频、声学、光学测试设备合计上百万;光学检测设备为高速增长点
  • 未来零部件规划: 测试设备降本自研零部件;产业整合资源自研方案交付;围绕大客户需求筛选零部件供应赛道
  • 整体业绩情况: 参考2025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2025-2027年业绩考核指标
  • MLCC设备: 六面体外观检测设备、测包机、八轨高速测试机、叠层机;高速测试机、叠层机小规模发货;研发MLCC制程核心价值设备

2025-08-13 公告,特定对象调研,现场参观

接待于2025-08-12

  • 业务占比变化:消费电子行业设备及系统相关业务占比从去年60%略有下降;AI服务器业务比重从20%有所提升;汽车电子业务从往年5%-10%有所提升
  • 上半年订单量:总体较去年上半年大幅增长;第二季度AI算力订单量大幅增加
  • 订单增速原因及收入时间差:主要客户业务开发及新增测试需求增加;产品迭代新增功能测试需求;订单到收入时间差为3-6个月
  • 下游客户合作模式:客户包括微软、谷歌、亚马逊等全球高科技公司及比亚迪、鸿海集团等制造商;合作模式分为终端客户直接下单和代工厂下单两种
  • 与N客户合作:为N客户实验室自研服务器产品做检测;检测内容包括GPU模组、服务器主板等电学检测;单项测试时间4-24小时,测试总需求量大
  • 产品定价:定制化产品,价格区间在十万至百万级之间
  • 液冷产品:在AI服务器测试设备中植入自研液冷散热方案;寻求从设备供应向零部件供应的战略转型
  • 利润及汽车电子订单增长:整体趋势向好;汽车电子订单增长主要来自B客户和德国公司;订单多为一次性,产品迭代慢
  • 与T客户合作:合作领域包括人形机器人、汽车及Robotaxi测试解决方案;合作金额小几千万元
  • 拓展大客户策略:通过持续业务开发和产品线延展合作的自然过渡;按集团大客户模式推进多产品线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