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
最近收盘市值(亿元)
37.46
众问真实估值(倍)
你好 👋, 这是调取相关机构调研会议后,结合网站相关观点框架做的总结,仅供您参考:

2025-09-02 公告,特定对象调研

接待于2025-09-01

  • 【业绩回顾】1H25业绩
  • 营业收入:Q1为1.97亿元;Q2为2.02亿元;H1为3.99亿元;Q2营收同比+4.7%、环比+2.5%;H1同比+3.7%
  • 归母净利润:Q1为4,715万元;Q2为4,836万元;H1为9,551万元;Q2同比+3.4%、环比+2.6%;H1同比+7.4%
  • 核心产品放量:”PMC超亮”系列半年度同比+32.4%;业务结构优化:镜片销售占比83.5%
  • 费用管控效率提升
  • 管理费用:Q2为1,857万元,同比-11.4%,环比-1.2%;H1累计3,736万元,同比-16.2%;管理费率Q1的9.5%降至Q2的9.2%,H1为9.4%
  • 销售费用:Q2为3,376万元,同比-10.4%,环比-0.5%;H1累计6,770万元,同比-8%;销售费率Q1的17.2%降至Q2的16.7%,H1为17%
  • 研发费用:Q1为953万元,Q2为1,040万元,H1累计1,993万元;Q2同比+33.6%,环比+9.2%;H1同比+35.5%;研发费率Q1的4.8%提升至Q2的5.2%,H1为5.0%
  • 核心亮点
  • 费用端集约化管理:H1三费占比同比下降3.2个百分点
  • 研发投入加码:H1研发费用增速(35.45%)远高于营收增速
  • 产品结构优化
  • 常规镜片明星产品收入占比55.8%;”轻松控”系列销售额8,167万元,同比+7.32%;剔除召回影响后为9,012万元,同比+18.4%
  • 1.74系列产品较去年同期增长258%
  • 2025年上半年发布全新矩阵产品:PMC超亮系列补全1.67;户外超韧系列上新1.67、1.71、1.74;智能变色系列2.0新增1.71与1.74;浅底色防蓝光系列全折射率上线;”数码抗疲劳”系列三款细分方案;”维适渐进”系列五大子系列
  • 小米AI眼镜合作
  • 2025年6月,小米宣布明月镜片为官方独家光学合作伙伴
  • 提供线上线下全渠道配镜服务:线上小米有品商城,线下宝岛眼镜、千叶眼镜、博士眼镜的400余家合作门店
  • 1.71高折射率镜片、智能变色、数码抗疲劳等全系产品均已适配
  • 医疗渠道合作
  • 2025年8月,与爱尔眼科正式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
  • 【投资者问答环节】
  • Q:小米AI眼镜配镜数量、单价、盈利水平,今明两年出货预期?智能眼镜对公司今明两年利润贡献?
  • A:发布首月即实现热销;明月配套镜片平均零售单价达800元;多功能、高折产品占比较高;整体售后投诉率显著低于其他渠道;当前仅开放400多家门店;业务仍处于早期摸索阶段,在公司整体收入中占比较小
  • Q:智能眼镜技术储备?客户情况?
  • A:公司和主流大厂(手机、PC、互联网)均在积极推进相关项目;自小米发布智能眼镜后,其与公司镜片共同探索的模式引起其他品牌关注
  • Q:离焦镜行业价格战激烈,公司离焦镜均价,盈利趋势,以及行业格局变化?
  • A:2025年二季度起价格竞争突然加剧;公司是目前极少数未参与价格战的品牌之一;离焦镜出厂均价基本与去年持平;零售端”轻松控”系列价格亦为离焦镜中最稳定的产品之一;上半年在剔除一代向二代产品切换带来的影响后,公司离焦镜仍实现近20%的增长
  • Q:同行在国内销售稳定快速增长,公司是否感受到较大竞争压力?
  • A:目前并未感受到直接的激烈竞争压力;1.74产品销量同比增长达258%;1.67产品保持良好增长;1.56、1.60等常规折射率产品增速趋缓或持平
  • Q:高折射率产品新产品规划?原材料是否有壁垒?
  • A:1.71系列由公司主导推动,现已成为市场绝对主力;1.67产品已趋于大众化;1.74产品原料壁垒较高,国内仅公司与极少数同行能获得充足原料;1.74生产过程对工艺要求高;高折射率产品已成为重要获客入口
  • Q:公司未来渠道端有哪些渠道面临增长压力?医疗和线上渠道开拓情况?
  • A:目前并未感受到强烈增长压力;与爱尔眼科达成全面战略合作;线上坚决不参与以低价或价格战为核心的渠道
  • Q:公司在智能眼镜业务方面的具体优势?
  • A:明月配套镜片平均零售单价达800元;需重点构建三方面能力:研发与产品能力、品牌力、渠道覆盖能力
  • 【战略展望】
  • 公司坚持不参与低价恶性竞争;已将江苏作为销售改革试点区域;严控市场秩序与价格体系
  • 未来将继续坚持在产品、品牌、渠道及专业服务能力上的长期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