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最近收盘市值(亿元)
最近收盘市值(亿元)
27.93
众问真实估值(倍)
众问真实估值(倍)
你好 👋, 这是调取相关机构调研会议后,结合网站相关观点框架做的总结,仅供您参考:
2025-09-15 公告,2025年安徽上市公司投资者网上集体接待日活动
接待于2025-09-15
- 建筑设计行业竞争激烈,公司作为安徽省建筑设计研究总院子公司,如何在与头部建筑设计院的竞争中建立差异化优势
- 持续提升建筑设计主业核心竞争力:以制度建设为基础、技术创新为支撑,全面提升设计作品的创新创意能力和品质;聚力打造专项特色设计产品,聚焦医养建筑、教育建筑、高品质住宅、产业园区、城市更新五大建筑设计专项深化技术研究
- 把握”双碳”发展趋势,大力开展绿色低碳建筑设计技术研究,拓展市场:围绕光伏建筑一体化、低碳办公园区、储能技术、充电站设计等热点领域进行技术研究,主持或参与地方标准编制,承担相关课题
- 加强相关多元化业务布局,拓展业务范围:通过股权收购、合资新设子公司等方式,将业务拓展至工程质量检测、合同能源管理和舞台声光电、数字孪生、智能化信息系统集成等领域
- 完善省内外设计服务网络布局:除在省内及上海新设子公司外,还设立了皖南分公司、重庆分公司、南京分公司等分支机构,设计网络覆盖至上海、重庆、成都、南京等地市场
- 新兴设计与咨询业务占比仅12.99%,但公司称其为”重要增长点”
- 2025年上半年公司新兴设计与咨询业务毛利率为22.31%,高于常规建筑设计业务板块
- 营业收入同比增速也高于常规建筑设计业务
- 新兴业务设计与咨询紧跟国家”双碳”目标与高质量发展导向,聚焦绿色建筑与可持续发展领域,以装配式建筑设计与咨询、绿色建筑设计与咨询、建筑节能与低碳设计咨询为核心
- 公司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来改善资金面和投资者信心
- 立足建筑设计主业,持续加强方案创作水平提升,打造聚焦医养建筑、教育建筑、高品质住宅、产业园区、城市更新等专项特色设计作品
- 制定市值管理制度,细化市值管理工作组织架构、权责划分及执行流程
- 积极实施现金分红,稳定投资者回报预期:2021-2024年度公司现金分红金额占各年度合并报表中归母净利润的比例分别为23.80%、24.30%、40.56%、43.17%
- 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通过接待现场调研、举办年报与半年报业绩说明会、做好互动易问题回复、及时响应投资者热线等方式
- 公司在技术壁垒、客户资源或服务模式方面有哪些独特竞争优势
- 技术创新与研发方面: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安徽省企业技术中心等,获批建有”安徽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成立了”安徽省建筑消防研究中心”
- 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及子公司共拥有9项发明专利、73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外观设计专利和18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另有6项发明专利已进入实质审查阶段
- 客户资源方面:积累了类型丰富的客户群体,涵盖了政府机构、社会组织、国有企业和众多民营企业等
- 服务模式方面:针对重大项目实施全流程调度与管控;持续发展设计牵头的工程总承包(EPC),现已取得施工安全生产许可证;加大对全过程咨询业务的拓展力度
- 在营收与利润双降的情况下,公司如何规划扭亏为盈的具体路径
- 以持续提升作品品质、强化科研创新能力、优化全链条服务为工作重点,进一步增强设计主业竞争优势
- 坚定不移加快发展绿色建筑、建筑节能、装配式建筑、数智建造等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趋势的业务
- 积极拓展工程质量检测、设计牵头的EPC总承包、全过程咨询等产业链延伸业务,以及合同能源管理、历史文化建筑保护与修缮、乡村建设设计等多元化业务
- 公司涉及”西部开发、乡村振兴及新型城镇化”等多重概念板块,但未明确说明这些政策如何转化为实际订单和收入
- 公司未按照支持政策做过划分统计,项目通常按照业务类型划分为常规建筑设计业务、新兴业务设计与咨询、EPC业务、施工图审查业务、工程质量检测业务等
2025-08-29 公告,业绩说明会
接待于2025-08-29
- 延迟订单:在公司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已通过全面配合客户各项工作要求、提升服务效率,以及主动与客户协商沟通相关问题等方式积极推进项目
- 下半年业绩:受外部市场环境、行业发展趋势以及公司自身经营举措等诸多因素影响,目前尚不能确定
- 股价:公司二级市场股价不仅取决于自身盈利水平和发展前景,还受金融政策调控、市场供需变化、投资者情绪等多种因素影响
- 二季度业绩变动:主要原因在于信用减值损失增加
- 应收账款:公司将继续加强应收账款催收,控制减值损失的增长
- 2025年二季度归母净利润:-72.47万元(同比降111.97%)
- 上半年整体净利润:同比上升78.44%
- 提升盈利水平:以持续提升作品品质、强化科研创新能力优化全链条服务为工作重点,进一步增强设计主业竞争优势;加快发展绿色建筑、建筑节能装配式建筑、数智建造等业务;拓展工程质量检测、设计牵头的EPC总承包、全过程咨询等产业链延伸业务,以及合同能源管理、历史文化建筑保护与修缮、乡村建设设计等多元化业务
- 成本控制: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加强对成本费用支出的控制;不断提升信息化水平,健全业务与财务融合平台;持续深化流程优化,通过BIM技术、标准化设计流程减少图纸返工
- 省外拓展:拟利用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在上海、海口、深圳、重庆、南京等城市新增分支机构;由于当前行业需求不足,省外业务拓展难度及面临的不确定性风险加大;已设立了重庆分公司、南京分公司,并利用自有资金设立了上海研泊科技有限公司;其余城市分支机构的设立完成时间预计为2027年底
- 技术研发投入:2022年-2024年的研发投入金额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3.24%、3.43%、4.64%;截至2025年半年度末,公司及子公司共拥有9项发明专利、73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外观设计专利和18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另有6项发明专利已进入实质审查阶段
- 新增业务:新增”可控核聚变”概念(中标聚变新能水冷系统项目);该项目预计对公司的营收和利润不会产生重大影响
- 业务结构调整:以建筑设计、咨询业务为核心,横向拓展合同能源管理、历史建筑与文化街区保护利用业务、建筑消防业务、乡村建设设计业务等多元化领域,纵向集成工程建设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服务能力
- 元宇宙、游戏类建筑应用设计:截至目前,公司尚未承接过元宇宙、游戏类建筑设计项目
- 增长潜力:持续夯实建筑设计主业竞争优势;不断完善绿色建筑、建筑节能、装配式建筑设计等新兴业务设计与咨询板块布局;继续完善多元化业务布局;持续拓展产业链延伸业务;加速人工智能应用部署,全力推进数智化转型进程
- 影响因素:市场竞争风险、业务创新风险、业务区域性风险、省外市场开拓风险、质量管理风险、人才流失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