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8
最近收盘市值(亿元)
最近收盘市值(亿元)
15.24
众问真实估值(倍)
众问真实估值(倍)
你好 👋, 这是调取相关机构调研会议后,结合网站相关观点框架做的总结,仅供您参考:
2025-09-29 公告,特定对象调研,现场参观
接待于2025-09-25
- 公司模拟芯片产品收入及进展
- 2025年上半年逻辑IC与模拟IC收入占比17.63%
- 逻辑IC出货量全球第二,通过国产替代提升份额
- 模拟IC重点投资隔离IC、I2C、信号处理和电源IC,聚焦车载和AI应用
- 汽车模拟芯片新产品包括NCA953x系列、NXU产品系列、NCA6416,应用于域控制器、车灯、智能座舱和三电领域
- 宽禁带、IGBT及模组(WIM)业务进展及趋势
- 高压产品整合团队,GaN、SiC和IGBT新产品发布
- 完成40-700V E-mode GaN FET组合、1200V车规级SiC MOS发布,SiC Trench MOS研发完成
- GaN芯片在北美云厂商手机、通信基站量产出货,与车企合作推进GaN上车
- 汉堡GaN、SiC产线2025年底通线,IGBT产品2025年第四季度量产交付
- 半导体业务第三季度及下半年增长趋势
- 第三季度订单环比持续增长
- 汽车领域欧洲客户补库周期,欧洲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
- 工业领域收入同比增长超16%,订单环比增长
- 消费类领域收入同比增长逾50%,计算设备收入同比增长超25%
- AI数据中心电源架构机会及布局
- 市场规模年化增速超过30%
- 客户包括服务器ODM厂商、XPU厂商、云厂商和电源Tier1厂商
- 产品包括ESD for CAN、TVS二极管、eMode GaN、双向eGaN器件、电压转换器、电源管理IC等
- 构建一站式分立器件和模拟IC采购平台
- 半导体业务中国区业务进展
- 2025年上半年中国区收入占比超过48%,同比增长超过20%
- 汽车客户收入同比增长接近40%
- 新产品包括12寸工艺MOS产品、SiC MOS、IGBT、GaN器件、车灯LED驱动IC等
- 优势包括丰富料号储备、车规级质量、工艺技术平台和本地化服务
2025-09-01 公告,业绩说明会,电话会议
接待于2025-08-29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53.41亿元,同比下降24.5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74亿元,同比上升237.36%;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3.35亿元,同比上升360.51%
- 产品集成业务2025年上半年营收174.85亿元,净利润-6.85亿元(含可转债财务费用2.22亿元);境内部分股权及资产交割于7月2日完成,过渡期损益将在第三季度以投资收益形式体现
- 半导体业务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78.25亿元,同比增长11.23%;毛利率37.89%;净利润12.61亿元,同比增长17.05%(剔除一次性影响后同比增长39.01%)
- 半导体业务分季度表现:第一季度营收37.11亿元、净利润5.78亿元;第二季度营收41.14亿元、净利润6.83亿元;第三季度订单显示收入有望进一步环比增长
- 汽车业务:欧洲汽车客户进入补库周期,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欧洲区收入占汽车业务近40%;中国区汽车客户收入同比增长接近40%
- 工业业务:上半年工业和电源相关收入同比增长超16%;第三季度订单环比延续增长
- 消费类业务:家电等消费领域收入同比增长逾50%;计算设备收入同比增长超25%;移动及可穿戴业务同比增长约10%
- 氮化镓(GaN)业务:完成40-700V E-mode GaNFET产品组合;在北美云厂商手机和通信基站量产出货;与头部车企战略合作推进上车
- 碳化硅(SiC)业务:发布1200V车规级SiC MOS;完成SiC沟槽型MOS研发;进入头部汽车客户和Tier1供应链,预计下半年出货
- 产能建设:投资2亿美金建设的汉堡GaN、SiC产线进展顺利,预计2025年底通线
- 高压产品规划:2026年起进入量产放量期;目标高压功率器件销售全球前列
- AI数据中心电源布局:产品通过服务器ODM厂商和电源Tier1厂商供应;MOS产品在AI服务器价值量超10美金(传统服务器约1美金)
- 新产品进展:SiC MOS获头部电源厂商design in订单;48V热插拔模拟产品送样北美云厂商和XPU厂商
- 中国区业务:2025年上半年收入占比超48%,同比增长超20%;12寸工艺MOS产品进入国内头部新能源汽车客户供应链,预计10月量产出货
- 高压产品订单:SiC MOS、IGBT获国内汽车客户订单,下半年交付出货;高压GaN器件与浩思动力合作推进上车
- 模拟芯片量产:车灯LED驱动IC、LDO稳压IC、240W快充车规控制器IC实现量产
- 竞争优势:依托临港晶圆厂提升自动化率和效率;LogicIC和MOS国产替代订单增长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