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结论
中证车联网主题指数将内容与服务提供商、软件提供商、硬件提供商、汽车厂商等相关上市公司纳入车联网主题,选取不超过80只股票作为指数样本股,采用自由流通市值加权,并对个股设置5%的权重上限,以反映车联网上市公司的整体表现。
核心指标
指数估值
估值排名(低估值排名靠前)
行业成长得分
均值回归机会排名
周涨跌幅
月涨跌幅
年涨跌幅
数据
8 倍
22 名
60 分
47 名
7.15 %
33.02 %
4.05 %
点击查看追踪该指数的基金 >>
指数成分
序号
1
2
3
前三大行业分布 | 权重 % |
---|---|
计算机软件 | 25.11 |
汽车零部件Ⅱ | 18.70 |
乘用车Ⅱ | 9.72 |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id | index_code | index_name | 前十大持仓股票 | 权重 % |
---|---|---|---|---|
7ddb7a0461b24d5a911d4e3a03cbe5f3 | 930725.CSI | CS车联网 | 欧菲光 | 7.02 |
4691177523da4047969ac9086b877067 | 930725.CSI | CS车联网 | 宁德时代 | 5.45 |
3b93c3cd23f24793a5a438d13229a30b | 930725.CSI | CS车联网 | 德赛西威 | 5.06 |
52a698f43dbd47db9b77751b7ffe04c4 | 930725.CSI | CS车联网 | 四维图新 | 5.05 |
2ae6aa3874a94bbb9e86e23d9def64be | 930725.CSI | CS车联网 | 上汽集团 | 5.02 |
59492f393872434aa56faeea04ffce49 | 930725.CSI | CS车联网 | 科大讯飞 | 4.97 |
ceff950723f44f22b0fb1c42a3378128 | 930725.CSI | CS车联网 | 比亚迪 | 4.70 |
9bfe2d1e6a4541dd84fae7ed03c2e5fb | 930725.CSI | CS车联网 | 宏发股份 | 4.52 |
e8d3773c016144419628a7129296c9e0 | 930725.CSI | CS车联网 | 汇川技术 | 4.47 |
5a2122fa961c4da99e1078dbfc1f5713 | 930725.CSI | CS车联网 | 华域汽车 | 4.22 |
对于计算机软件,我们有如下观点:
计算机软件板块总营收3653亿,行业整体净利润24亿,整体毛利率33.2%,整体净资产收益率0.5%。过去3年行业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4.4%!
软件行业的投资至少需要考虑三个点:一是软件所服务的行业的成长空间;二是竞争格局,比如金融软件虽然是大赛道,增速也不错,但很拥挤,充分竞争;三是用户粘性是否足够高。我们看好数字化程度不高的传统产业(汽车、石化、钢铁、交通、有色)的软件服务。在这些行业里面其中一个细分领域站稳脚跟的软件服务企业,会是很不错的机会。
同时请大家小心那些应用场景极广的AI概念企业,因为无论是教育、医疗、金融、政企软件赛道,都需要长期深耕才能建立自己的护城河,仅凭借某种通用的“核心能力”就能建立长期优势的概率极小。
对于汽车零部件Ⅱ,我们有如下观点:
汽车零部件板块总营收8989亿,行业整体净利润469亿,整体毛利率17.7%,整体净资产收益率8%。过去3年行业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12.7%!零部件领域的机会来自汽车的“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在传统燃油车时代,中国的零部件厂商整体上呈现“空心化”,因为汽车三大件的核心技术主要掌握在国际大厂手里。但在“新四化”的趋势下,A股零部件企业可能迎来更好的发展格局。
这个板块涉及的企业和品类非常多,我们主要关注以下细分品类:
1、玻璃。因为所有的数字化和智能都会提高汽车玻璃的壁垒,从而增强其盈利能力。福耀玻璃在这个领域具有无可辩驳的龙头地位,2022年在上半年行业整体面临困境的情况下他们的毛利率甚至提升到39%;
2、电子控制系统。这里包括但不限于照明控制、电源控制、电机控制等。这个领域的用户粘性很强,下游品牌车企不会随意更换控制系统供应商,因此从事这类零部件的企业毛利率和成长性都不错。典型企业如科博达;
3、车灯。因为整车制造商对汽车车灯质量、成本和交付的要求非常严格,他们通常选择成熟、稳定的供应商,所以汽车灯具行业也是集中度非常高。另外,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车灯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 比如前照灯需要与电子部件与软件算法结合才能更好地提升分辨率,实现精准照明的效果;还比如显示化尾灯也需要与软件结合才能更好地实现与其他驾驶员的交互。
总之,玻璃、控制系统、电灯等细分品类都极大受益于汽车的“四化”。最后总结如下:1、我们认为这个板块的成长潜力几乎等同于乘用车;2、个别优质的龙头企业成长性可能高于整车企业;3、我们对智能座舱持谨慎态度。因为作为新兴事物,智能座舱的用户粘性、进入门槛和生意模式还有待观察。
对于乘用车Ⅱ,我们有如下观点:
乘用车板块总营收19433亿,行业整体净利润626亿,整体毛利率14.3%,整体净资产收益率8.5%。过去3年行业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14.1%!
乘用车行业成长驱动力有三个:一是百人汽车保有量只有发达国家的44%;二是广阔的出口市场,2022年中国出口汽车突破300万辆,这只是开始;第三个是结构性的,也就是新能源汽车占有率的提升。2022年是汽车行业比较难的一年,燃油车做到了2%的增长,新能源增长率超过90%,未来当然不可能持续有这么高的增长。汽车行业的竞争在国产品牌、合资厂商(上汽、广汽)以及造车新势力之间展开。考虑到汽车生意的本质是捕捉用户需求和供应链体系的建设(关乎单位造车成本和应对市场的灵活性),我们认为具有自主创新设计和运营能力的传统国产品牌(如比亚迪、长城、吉利等)相比造车新势力发展后劲更足。
从长期看,汽车行业将从一个单纯制造业不断向服务业延伸,汽车将变得越来越智能化、网络化和数字化,这里面有技术变革,更重要的也有商业模式的更新迭代。总体上,乘用车板块仍然是值得期待的。
单位:%
资产负债率
销售毛利率
营收增长率
净资产收益率
2022年 | 2021年 | 2020年 |
---|---|---|
67.46 | 66.96 | 62.87 |
4.40 | 3.41 | 2.36 |
-13.40 | -21.72 | -12.36 |
14.74 | 11.45 | 11.06 |
本站对所涉及的行业指数及其他信息、意见等均不构成任何推荐或建议。文中转发、摘编的其他专业人士或机构撰写的研究观点及数据仅代表其本人/该机构的分析判断,不代表本站观点,对其中的信息及观点不做任何形式的确认或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