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结论

中证车联网主题指数将内容与服务提供商、软件提供商、硬件提供商、汽车厂商等相关上市公司纳入车联网主题,选取不超过80只股票作为指数样本股,采用自由流通市值加权,并对个股设置5%的权重上限,以反映车联网上市公司的整体表现。

核心指标

指数估值

估值排名(低估值排名靠前)

行业成长得分

均值回归机会排名

周涨跌幅

月涨跌幅

年涨跌幅

数据

9 倍

1 名

67 分

1 名

-4.41 %

-6.59 %

18.06 %

点击查看追踪该指数的基金 >>

指数成分

序号

1

2

3

前三大行业分布 权重 %
计算机软件 23.10
汽车零部件Ⅱ 19.81
电气设备 10.01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id index_code index_name 前十大持仓股票 权重 %
930725.CSI-600104-5.368 930725.CSI CS车联网 上汽集团 5.37
930725.CSI-300750-5.282 930725.CSI CS车联网 宁德时代 5.28
930725.CSI-600885-5.156 930725.CSI CS车联网 宏发股份 5.16
930725.CSI-002236-5.11 930725.CSI CS车联网 大华股份 5.11
930725.CSI-002920-4.974 930725.CSI CS车联网 德赛西威 4.97
930725.CSI-002230-4.898 930725.CSI CS车联网 科大讯飞 4.90
930725.CSI-300124-4.852 930725.CSI CS车联网 汇川技术 4.85
930725.CSI-600741-4.844 930725.CSI CS车联网 华域汽车 4.84
930725.CSI-002456-4.481 930725.CSI CS车联网 欧菲光 4.48
930725.CSI-002594-4.446 930725.CSI CS车联网 比亚迪 4.45

对于计算机软件,我们有如下观点:

计算机软件板块总营收3653亿,行业整体净利润24亿,整体毛利率33.2%,整体净资产收益率0.5%。过去3年行业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4.4%!

软件行业的投资至少需要考虑三个点:一是软件所服务的行业的成长空间;二是竞争格局,比如金融软件虽然是大赛道,增速也不错,但很拥挤,充分竞争;三是用户粘性是否足够高。我们看好数字化程度不高的传统产业(汽车、石化、钢铁、交通、有色)的软件服务。在这些行业里面其中一个细分领域站稳脚跟的软件服务企业,会是很不错的机会。

同时请大家小心那些应用场景极广的AI概念企业,因为无论是教育、医疗、金融、政企软件赛道,都需要长期深耕才能建立自己的护城河,仅凭借某种通用的“核心能力”就能建立长期优势的概率极小。

对于汽车零部件Ⅱ,我们有如下观点:

汽车零部件板块总营收8989亿,行业整体净利润469亿,整体毛利率17.7%,整体净资产收益率8%。过去3年行业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12.7%!零部件领域的机会来自汽车的“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在传统燃油车时代,中国的零部件厂商整体上呈现“空心化”,因为汽车三大件的核心技术主要掌握在国际大厂手里。但在“新四化”的趋势下,A股零部件企业可能迎来更好的发展格局。

这个板块涉及的企业和品类非常多,我们主要关注以下细分品类:

1、玻璃。因为所有的数字化和智能都会提高汽车玻璃的壁垒,从而增强其盈利能力。福耀玻璃在这个领域具有无可辩驳的龙头地位,2022年在上半年行业整体面临困境的情况下他们的毛利率甚至提升到39%;

2、电子控制系统。这里包括但不限于照明控制、电源控制、电机控制等。这个领域的用户粘性很强,下游品牌车企不会随意更换控制系统供应商,因此从事这类零部件的企业毛利率和成长性都不错。典型企业如科博达;

3、车灯。因为整车制造商对汽车车灯质量、成本和交付的要求非常严格,他们通常选择成熟、稳定的供应商,所以汽车灯具行业也是集中度非常高。另外,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车灯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 比如前照灯需要与电子部件与软件算法结合才能更好地提升分辨率,实现精准照明的效果;还比如显示化尾灯也需要与软件结合才能更好地实现与其他驾驶员的交互。

总之,玻璃、控制系统、电灯等细分品类都极大受益于汽车的“四化”。最后总结如下:1、我们认为这个板块的成长潜力几乎等同于乘用车;2、个别优质的龙头企业成长性可能高于整车企业;3、我们对智能座舱持谨慎态度。因为作为新兴事物,智能座舱的用户粘性、进入门槛和生意模式还有待观察。

对于电气设备,我们有如下观点:

电气设备板块总营收8575亿,行业整体净利润634亿,整体毛利率21.8%,整体净资产收益率10.2%。过去3年行业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16.5%!这个板块包括输变电设备、配电设备、电力电子与自动化、电机。

电力行业可划分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调度等六个环节。观察电力设备行业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两个基本事实:一是中国正处于能源结构重大调整的阶段,由此将引发产业链(外送、源网荷储、电网等)更新换代相关的投资机遇;二是整个板块业绩和“两网”(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的资本支出高度相关。两网计划“十四五”期间共投资约2.87万亿元,这是行业成长性的最初来源。

输变电行业的主要产品有变压器(特、超高压直流输变电)、电缆及附件。这些细分领域市场格局大都有如下特征:低端竞争激烈毛利率很低,高端技术门槛高市场份额集中在少数隐形冠军手上。比如长缆科技220KV产品的毛利率可以达到行业最高的62%,66kV到110KV的产品毛利率是39%左右,反观宝胜股份、太阳电缆这些龙头,他们的电力电缆毛利率只有8%-10%左右。然而,电力设备作为一个国家基础设施的基础元件,低端和高端产品将长期并存且都有需求。这个行业的成长性除了“两网”资本开支的增长(保守预计9%以上),还有几个值得投资者关注的点:一是风电渗透率持续提升带来的海底缆线需求的增长,二是安靠智电主打的气体绝缘输电线路(GIL),因为它可能对城市架空线和地下高压电缆有替代的趋势。当然,行业内永远会存在低端产品激烈竞争导致部分企业毛利率继续下降,而中高端有差异化或特殊场景下的小众产品营收与利润大幅增长的情况都将存在。如果还考虑到这个行业对上游铜和铝等大宗商品的严重依赖(它们占成本的70%左右)和下游客户的强势(体现在应收帐款占比较大且账期较长),我们觉得行业盈利水平未来保持10%-15%的成长应该是大概率。

配电设备行业的发展动因根本上还是随着未来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将大量替代常规机组,带来的配电网络元件和设备更新换代需求。代表性的产品是低压领域的配电及控制设备(如配电开关)、仪表仪器、电源电气等。国内低压(1500V以下)电器产品的需求稳定在1200至1300亿元左右,其中配电与终端产品占2/3,电力与建筑是最大的两个行业市场, 它俩贡献了60%的营收;国外的低压市场规模差不多3000亿元。低压市场之所以受关注是因为通讯、汽车等各行业与电相关的大部分场景,以及未来的智能家居、物联网、5G各行各业都需要低压电器,市场空间非常大。 全球最大的3家低压电器相关的企业是施耐德、ABB、西门子。特高压市场的潜在空间和生意模式都一般,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配电设备行业的成长性来源于几个方面:一是光伏和风电新能源行业发展带来的市场需求;二是国内的国产替代和国际市场份额的提升;三是智能电网解决方案业务的开拓以及特殊场景如矿山使用的防爆类电气设备需求的增长。但要考虑到不利因素:一是主要下游客户房地产行业的收缩,不过建筑的范畴是不止商品房的,还有工业建筑;二是行业整体盈利水平受到上游大宗商品特别是铜的价格影响很大。总体上三年内这个细分领域保持10%左右的平均增速是大概率。

电力电子及自动化盈利能力较强且成长性也不错,特别是工业机器人、电网巡查和检测领域,非常看好它们的前景。因为这板块不完全是制造业的逻辑,它兼具解决方案和智能化、数字化特征,不是一次性生意,毛利率和可持续性都很好。

自动化和智能化对各行各业都是发展大趋势,而控制电机和驱动系统是自动化的核心部件,因此也将面临很大的发展空间。特别是智能移动设备赛道,因为它具有消费属性,是我们看好的领域。现阶段电机行业和其他制造业一样,也面临中低端竞争激烈毛利率低,高端面临国外竞争的局面。

电机领域的投资逻辑如下:一是看它下游的应用行业发展潜力,比如八方股份他们瞄准了脚踏电动车电机这个市场;二是通过技术攻关在细分行业获得议价能力,例如佳电股份在防爆电机领域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三是具有一定系统集成能力的企业,通常盈利模式就比同行业好,因为能细水长流赚运营的钱。简单说就是瞄准的行业好,或自身产品有硬实力,或者会集成和运营为客户节省时间解决问题。电机领域也有很多本质上就是来料加工的企业,毛利率极低,只有个位数,一旦上游大宗商品价格有点波动甚至会亏损。正如开头所说,电机是国民经济不可或缺的产品品类,这个行业不会消逝。要密切关注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的发展动态,据此判断行业指数的投资价值。

单位:%

资产负债率

销售毛利率

营收增长率

净资产收益率

2022年 2021年 2020年
67.56 66.97 62.84
4.23 3.36 2.22
-13.51 -21.14 -12.37
14.59 11.52 10.93

本站对所涉及的行业指数及其他信息、意见等均不构成任何推荐或建议。文中转发、摘编的其他专业人士或机构撰写的研究观点及数据仅代表其本人/该机构的分析判断,不代表本站观点,对其中的信息及观点不做任何形式的确认或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