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结论

中证消费龙头指数从沪深市场的可选消费与主要消费行业中选取规模大、经营质量好的50只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以反映沪深市场消费龙头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

核心指标

指数估值

估值排名(低估值排名靠前)

行业成长得分

均值回归机会排名

周涨跌幅

月涨跌幅

年涨跌幅

数据

14 倍

63 名

62 分

29 名

-1.86 %

2.58 %

0.37 %

点击查看追踪该指数的基金 >>

指数成分

序号

1

2

3

前三大行业分布 权重 %
酒类 18.78
白色家电Ⅱ 14.78
汽车零部件Ⅱ 11.65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id index_code index_name 前十大持仓股票 权重 %
931068.CSI-600519-14.458 931068.CSI 消费龙头 贵州茅台 14.46
931068.CSI-000651-10.112 931068.CSI 消费龙头 格力电器 10.11
931068.CSI-600887-8.859 931068.CSI 消费龙头 伊利股份 8.86
931068.CSI-002714-5.764 931068.CSI 消费龙头 牧原股份 5.76
931068.CSI-601127-5.511 931068.CSI 消费龙头 赛力斯 5.51
931068.CSI-600690-4.671 931068.CSI 消费龙头 海尔智家 4.67
931068.CSI-600660-4.589 931068.CSI 消费龙头 福耀玻璃 4.59
931068.CSI-300498-4.567 931068.CSI 消费龙头 温氏股份 4.57
931068.CSI-600809-4.324 931068.CSI 消费龙头 山西汾酒 4.32
931068.CSI-002027-3.707 931068.CSI 消费龙头 分众传媒 3.71

对于酒类,我们有如下观点:

酒类板块总营收4920亿,行业整体净利润1696亿,整体毛利率74.6%,整体净资产收益率26.3%。过去3年行业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14.9%!

酒类主要是白酒和啤酒。我们对白酒的看法:首先,中国人喝白酒的量是逐年下降的,但喝的酒越来越贵。这几年白酒产销量都在下降,是否与疫情有关还有待观察。2022年规模以上白酒产量672万千升,同比下降5.8%,但是对应的营业收入增长了9.6%,这是很明显的“量减价升”或者说“结构化升级”的特征。这意味着如果是买个股的话,只能买高端品牌。

其次,高端白酒之间的竞争更全面更激烈。茅台最早的时候只是一个影响力很微弱的地方土特产,至今发展成单品营收过千亿,市值上万亿的白酒品牌,这对其他高端品牌比如五粮液、泸州老窖甚至酒鬼酒、水井坊都是有借鉴意义的。从竞争格局看,未来直接和茅台竞争的品牌可能有些困难,但这些高端或次高端品牌立足自身特色,找到特定区域和客群依然能有很好的表现。

最后,回避毛利率很低的品牌,我们发现这些品牌不仅多元化经营,而且主营的中低端白酒品牌多且杂乱,整体营销效率很低。未来被淘汰的概率很大。

我们对啤酒的观点是:中国啤酒行业已经进入了存量市场。2013年是高峰,2021年产量比2013年下降29.6%,所以这是一个下降的周期。前五大啤酒公司占了80%的市场份额,而且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的优势区域。啤酒基本上是竞争最激烈的行业之一。竞争主线是高端化,每家啤酒企业都在尽所能提升自家高端产品的营收比例。比如重庆啤酒的高档品牌(嘉士伯、乌苏)营收占比超过36%(按2022年披露的年报数据),高端品牌毛利率超过54%,它们的核心市场就是重庆、四川和湖南;青岛啤酒的高端品牌如百年系列,2022年销量同比增长5%左右,相比之下青岛啤酒的主品牌销量同比增长是2.6%。可见,各家都在努力拔高产品线。

这种竞争的结局会是什么?啤酒确实不属于非常好的生意。在CR5已经超过80%且行业下行的趋势下,如果每家龙头都不断加大对中高档产品的投入,势必就会导致广告、促销等市场费用都增长,加上上游原料价格和人工成本的上涨,未来啤酒行业整体盈利情况不会比过去好。

对于白色家电Ⅱ,我们有如下观点:

白色家电板块总营收9783亿,行业整体净利润857亿,整体毛利率27.8%,整体净资产收益率20.8%。过去3年行业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9.4%!

家电行业的三大巨头“美的、海尔、格力”都属于白色家电。白色家电是家电行业竞争格局最好的。之所以美的、海尔这些巨头在主要品类(空调、洗衣机、冰箱等)的市场份额都能前三,主要因为这些家电品类在技术模块上有共通之处,比如压缩机、电机、控制器等。因此,行业龙头的技术研发具有很强的规模性,可以分摊到不同品类中,从而有成本优势。

行业龙头另外很重要的优势是品牌、渠道、售后服务等,这些因素综合起来让整个家电板块的集中度越来越高,因此即使竞争充分,仍然是不错的赛道。

行业的成长动力有三个:一是高毛利率产品比例的提升,2022年万元以上的冰箱已达到线下渠道的37%以上,其中海尔的卡萨帝品牌在万元以上洗衣机冰箱份额分别达到77%和38%,是很惊人的数据;二是新品类的涌现,典型的是美的在工业机器人方面的探索,以及老板电器在洗碗机、一体机的突破,都让我们对家电行业未来的成长多了一分期待;三是海外市场的空间巨大。

对于汽车零部件Ⅱ,我们有如下观点:

汽车零部件板块总营收8989亿,行业整体净利润469亿,整体毛利率17.7%,整体净资产收益率8%。过去3年行业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12.7%!零部件领域的机会来自汽车的“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在传统燃油车时代,中国的零部件厂商整体上呈现“空心化”,因为汽车三大件的核心技术主要掌握在国际大厂手里。但在“新四化”的趋势下,A股零部件企业可能迎来更好的发展格局。

这个板块涉及的企业和品类非常多,我们主要关注以下细分品类:

1、玻璃。因为所有的数字化和智能都会提高汽车玻璃的壁垒,从而增强其盈利能力。福耀玻璃在这个领域具有无可辩驳的龙头地位,2022年在上半年行业整体面临困境的情况下他们的毛利率甚至提升到39%;

2、电子控制系统。这里包括但不限于照明控制、电源控制、电机控制等。这个领域的用户粘性很强,下游品牌车企不会随意更换控制系统供应商,因此从事这类零部件的企业毛利率和成长性都不错。典型企业如科博达;

3、车灯。因为整车制造商对汽车车灯质量、成本和交付的要求非常严格,他们通常选择成熟、稳定的供应商,所以汽车灯具行业也是集中度非常高。另外,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车灯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 比如前照灯需要与电子部件与软件算法结合才能更好地提升分辨率,实现精准照明的效果;还比如显示化尾灯也需要与软件结合才能更好地实现与其他驾驶员的交互。

总之,玻璃、控制系统、电灯等细分品类都极大受益于汽车的“四化”。最后总结如下:1、我们认为这个板块的成长潜力几乎等同于乘用车;2、个别优质的龙头企业成长性可能高于整车企业;3、我们对智能座舱持谨慎态度。因为作为新兴事物,智能座舱的用户粘性、进入门槛和生意模式还有待观察。

单位:%

资产负债率

销售毛利率

营收增长率

净资产收益率

2022年 2021年 2020年
41.35 43.48 42.56
30.42 28.96 27.70
-9.90 -7.67 -11.85
27.37 26.09 25.16

本站对所涉及的行业指数及其他信息、意见等均不构成任何推荐或建议。文中转发、摘编的其他专业人士或机构撰写的研究观点及数据仅代表其本人/该机构的分析判断,不代表本站观点,对其中的信息及观点不做任何形式的确认或保证。

订阅行业讯息

选择感兴趣的行业:


公告总结提炼
行业数据变化
高管增持/减持
机构调研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