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和主流研究机构的关注点不同,我们认为汽车乘用车这个赛道已经太拥挤了,值得聚焦的是零部件和摩托车。
很少有行业赛道像国内整车厂这么卷。过去,我们说汽车整车板块的三个成长动力:一是集中度的提升,二个是海外市场的开拓,三是电动化和智能化创造的需求。目前看实在太卷了。国内卷完去国外卷。我觉得明智的投资者应该暂时避开这个过于拥挤的赛道。为此,我们进一步降低了乘用车板块的打分。
摩托车和零部件反而更值得关注。根据广发证券的调研,今年摩托车出口景气度非常高,主要出口区域是拉美、亚洲和欧洲一些区域。摩托车这个赛道其实我们和国外主流品牌还有很大差距。欧美主要消费大排量的摩托车,他们有浓厚的机车文化;亚非拉的这些区域主要还是代步通勤。北美市场中国品牌和哈雷、宝马产品有代差,东南亚印度市场和日本的雅马哈本田也有很大差距。全球摩托车年销量差不多是 5000 万台,剔除掉日系、印系以及美国这些品牌占据的市场,剩下的可能也有500万台的空间。国产的春风动力23年出口10万台左右,看起来空间还是有。
零部件供应商主要就是玻璃和座舱。中信证券的研究认为,福耀玻璃未来的成长主要汽车后市场,也就是当汽车存量达到一定水平后带来的玻璃更换需求。国内这方面市场还不成熟,所以价格竞争很大,目前国内AM大概比 OEM 低20% 左右(注:AM市场是汽车后市场,OEM和OES是新车生产中的装配市场); 汽车玻璃的成本,主要是能源、化工材料(纯碱)、运费以及折旧。去年用气成本波动很,今年应该比较稳定。纯碱价格回落很多, 今年可能2200-2300,去年是2600- 2700 每吨。运费方面,今年欧洲航线有一段时间有些波动,整体应该变化不大。折旧取决于产能利用率,今年出货量增加后利用率上升,折旧摊销占成本比例应该会下降。总体毛利率应该是37%-38%左右。我们认同这个逻辑。
需要吐槽一下有些券商的研究角度。最近有家券商做了一个研究,他们的思路是对比丰田和比亚迪的全球化路径,以及根据丰田股价的变化推断比亚迪的投资前景。怎么说呢?有一定的相似性,比如两家公司都制定了出海计划,而且出海的路径很一致,都是先从拉美、东南亚、中东这些汽车工业不发达的区域开始,逐步渗透到欧美。比如都在搞“产业链垂直一体化”,还有一个很引人遐想的口号,现在的比亚迪正在复制三十年前丰田在燃油车的辉煌。但是,如果把报告中的比亚迪换成国内的任何一家汽车品牌,似乎也没毛病。国内外产业对比研究有时候需要结合不同的时代、国家和产业技术背景,否则和看K线没啥区别了。
参考研究
- 德赛西威复盘与展望[RS]. 东吴证券研究所, 2024-09-13.
- 福耀玻璃复盘与展望[RS]. 东吴证券研究所, 2024-09-17.
- 比亚迪[RS]. 天风证券研究所, 2024-10-07.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