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仪器的一些数据

sun

科学仪器的一些数据插图

全文1332字。

实际上,科学仪器是中国对美进口的重要品类。2024年对美进口额达909亿人民币,超过集成电路(838亿)和大豆(856亿)。因为这次我们要对等的“反制”,所以科学仪器的国产替代可能就是有点紧迫的事情(虽然口号也喊了几年了)。

这几年科学仪器的政策利好都比较大。经常被大家引用的数据是2021-2025年中央财政累计投入217亿元支持国产科学仪器的研发。除此之外,还有税收、采购优惠:

税收优惠: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至150%

政府采购:重大科研项目国产设备采购比例不低于60%

科学仪器的主要买家是科研院所、政府部门(比如环保、气象等)和企业。24年底有家上市公司就获批了当年科研订单2-3亿,以及气象部门温室气体检测订单20亿(全球唯二供应商,当时预计份额有30%-50%)。其他国产品牌比较有代表性的有:

环境监测仪器领域:聚光科技市占率提升至35%(2024年环境部采购数据)

医疗影像领域:联影医疗CT设备已实现三级医院15%装机率

工业检测领域:中科科仪真空设备年出货量突破2000台套

不过类似这样好的订单并不多。在一些主流的品类,虽然国产化率低,但是我们还是高度依赖进口。比如质谱仪(国产化率5%)、液相色谱(同上5%)、光谱仪(同上15%-20%)算是比较关键的领域,但这里很多细分品类我们也做不好,所以即使进口关税增加了也不得不依赖进口(可能到时会有些财政补贴):

质谱仪领域:赛默飞、安捷伦等美企占据82%市场份额

基因测序仪:Illumina、Thermo Fisher合计市占率超90%

电子显微镜:日立、FEI(现属赛默飞)控制85%高端市场

国产替代也不是一夜之间就能完成。一些相对低端的产品,我们有性价比优势,这个国产替代的趋势已经发生了。比如ICP-MS/GC-MS等品类,这些主要聚焦在政府、环保、临床等价格敏感的场景。但是更高壁垒的科学仪器未来很长时间还是会靠进口。

国产替代也不一定是国产品牌替代进口品牌,因为我国现在的政策其实是非常利好国外品牌在中国布局产能的,比如岛津、安捷伦等等,但这些大部分也是中低端的产品。由于我们都懂的原因,高端产品他们一般不会在中国大规模建产品线。

因为不炒短线,我们还是得依据长期形势来做投资。所以我们还得思考,如果一段时间关税战停歇了,我们手上的标的会如何应对竞争,如何保持差异化优势以继续获得客户?科学仪器行业还有一个很常见的麻烦,就是这几年应收帐款占比很高,所以导致行业很多企业(甚至包括我们看到的有些龙头)净现金流/净利润很低,这意味着相当大一部分比例的“利润”其实不是真金白银,或者根本就挂在应收帐款上。

基本看法是这样的:科学仪器是个大行业,涉及的品类也很多。即使没有关税战,也肯定是有机会的。我们要找在某个细分有自己差异化优势的公司(比如性价比,或者服务及时,或者和客户绑定比较紧密),而且盈利质量不错(利润要小于经营净现金流),毛利率30%以上(这个要求并不高,因为高端科学仪器毛利率在45-60%左右,有些甚至更高;中低端也有25%-35%),估值30倍以下的公司,是有投资潜力的。

这几天在大别山呆着,回去我们试着找找。能不能找到合适的标的不好说。不过不影响给大家分享下我拍的美景,顺便祝大家周末愉快。😀

科学仪器的一些数据插图1

我们每个工作日为会员朋友推送3-5份机构调研(非付费用户每周一次推送),每周4-5次的原创调研,22个行业研究框架不定时更新。与此同时,我们的行业定性打分和估值也在持续更新。

众问估值计算器

企业估值=账面金融资产—账面带息负债➕预期经营净现金流/折现率

以下估值表格中“金融资产”、“带息负债”和“净现金流”数据来自中国移动上年年报。

免责声明:我们根据公开数据和简易模型提供估值工具,主要参数(成长率和折现率)取决于投资者自己基于对公司业务的认知做出的选择。在任何意义上都不构成投资建议。当您使用我们的工具默认您已经知晓并同意相关的免责条款。

标*的字段需要您输入。

益丰药房估值计算

股票价值毛估估

亿元人民币
亿元人民币
亿元人民币
1.3
0.53
亿元人民币
8%
4%12%
亿元人民币

选择行业赛道对最终的收益有决定意义。

对我们的读者而言,一切都简化为:选择性价比最高的行业。也就是成长/估值较高的行业。

读者可以通过点击成长/估值列排序,筛选查看得分较高的行业。

这个排序取决于我们团队对行业成长性打分和行业市场估值(每日更新)。

2 评论

递交一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