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
最近收盘市值(亿元)
最近收盘市值(亿元)
负数
众问真实估值(倍)
众问真实估值(倍)
你好 👋, 这是调取相关机构调研会议后,结合网站相关观点框架做的总结,仅供您参考:
2025-09-22 公告,2025年广东辖区上市公司投资者网上集体接待日活动
接待于2025-09-19
- 合同负债: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合同负债金额12,962.92万元,比2024年末增长30.72%,同比2024年6月末增长60.94%。
- 收购计划:公司暂时没有收购或参股数控系统企业;有参股机器人公司,如上海开普勒机器人有限公司、一工机器人银川有限公司,暂没有控股收购机器人公司的具体计划。
- 市值管理:公司及管理层将持续做好经营管理,提升产品和市场竞争力,切实做好信息披露,积极与投资者沟通。
- 产品精度与均价:公司不同型号的数控机床产品精度有所差异,单价从十几万到几百万都有。
- 经营持续性:公司生产经营良好,2025年三季度及全年经营情况将在报告期结束后披露。
- 季节性特征:公司各季度业务分布整体相对均衡,部分年度第二季度、第四季度略高于第一、第三季度,收入不具有明显季节性特征。
- 行业增速判断:在国家政策支持、智能制造及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叠加机床更新换代需求旺盛、国产替代加速、数控化率持续提升等因素,未来我国数控机床行业仍有广阔发展空间。
- 下游应用领域: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通用设备、消费电子、汽摩配件、模具、工程机械、军工、能源、医疗器械、航空航天、通讯等行业,销售收入排名前三的应用行业分别是通用设备、消费电子和新能源汽车行业及相关客户。
- 销售方式:公司市场开拓延续以直销为主、经销为辅的销售策略,大客户拓展对毛利率影响相对有限。
- 产品条线竞争:公司不同数控机床产品对应下游不同加工场景的不同加工需求,相互之间不存在明显竞争关系。
- 新建产能:公司东莞、南京新建产能已陆续投入使用,中短期内产能已不再是公司发展的瓶颈。
- 订单与业绩:2025年半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14亿元,同比增长50.36%;归母净利润1.79亿元,同比增长56.43%。三季度业绩情况将在2025年10月份披露。
- 固态电池领域:公司数控机床产品可应用于电池托盘、箱体等结构件加工以及电池生产线自动化设备的结构件加工。
- 产能利用率:公司整体产能利用率相对合理,中短期内产能已不再是公司发展的瓶颈。
2025-09-21 公告,特定对象调研
接待于2025-09-18
- 当前机床行业呈现发展趋势
- 国产替代加速,国际化显现:进口增速放缓、出口快速增长;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等领域实现进口替代突破;市占率持续提升,海外市场拓展空间逐步打开
- 市场需求叠加政策支持,助力行业增长:设备更新旺盛期,制造业整体复苏;2023-2024年金属切削机床产量稳步增长,2025年上半年延续向好态势;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减免、专项贷款等举措
- 数控化率持续提高为数控机床企业带来增量机会:加工精度、效率上优势显著;金属切削机床数控化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政策引导与产业升级驱动下,数控化率将加速提升
- 竞争加剧,市场份额向头部集中:中小企业数量多、市场集中度低,中低端市场同质化竞争激烈;头部企业凭借产能扩张、高端技术研发和品牌力优势持续突破;中小企业市场份额逐步缩小,行业集中度呈稳步提升态势
- 公司2025年上半年销售业绩亮眼,服务的主要下游行业及销售占比情况
- 通用设备行业:占总收入比重约为36%,同比增长接近10%
- 消费类电子行业:占比已超过20%,增长约190%
- 汽摩配件:占比14%左右,同比增长约60%
- 模具行业:占比约为8%,同比增长约160%;工程机械行业占比约5%,同比增长约170%;航空航天、医疗器械等行业实现两位数增长
- 机床行业是否存在显著季节性特征
- 无严格意义上的传统淡旺季之分;业绩在季度间存在小幅波动,但整体分布相对均衡
- 下游覆盖通用设备、新能源汽车、3C电子等多个领域,不同行业的投资节奏、订单释放周期存在差异,形成需求互补
- 通过前瞻性产能规划、模块化生产模式及精细化订单管理,灵活响应客户交付需求;部分年份第二、第四季度业绩略高,但收入不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
- 针对行业份额向头部集中的趋势,公司如何看待并构建自身优势
- 行业份额向头部集中是产业升级的必然结果:下游对设备精度、效率及自动化解决方案的需求升级;技术储备不足、品牌力有限的中小企业在高端市场逐步处于劣势;具备研发投入能力、规模化生产优势及品牌口碑的头部企业将持续扩大份额
- 公司依托上市平台优势与长期积累形成的产品口碑和技术沉淀:完成金属切削机床全产品系列布局,具备提供自动化组线能力;超250人的研发团队,研发能力强
- 健全的销售服务体系:超300人销售服务团队,小时级的客户服务响应效率;应用技术团队可为客户提供工艺、设备选型、整体解决方案等在内的定制化解决方案
- 研发、设计与生产一体化的运作模式:单元化、模块化生产方式;贯穿全流程的品质检测、管控机制,保证了产品品质稳定性和产能可复制性
- 公司产品可用于液冷板加工,当前液冷板加工对设备的需求情况及公司布局
- 液冷板是AI服务器、新能源汽车的重要部件:AI服务器需液冷散热应对算力密度提升;新能源汽车需液冷技术升级电池热管理;加工对设备的精度、效率要求较高
- 公司高速钻攻中心、立式加工中心、数控车床等产品:可精准满足液冷板结构成型、孔位加工等场景需求
- 液冷领域需求快速增长,公司已针对性布局:加强销售团队对接液冷散热市场需求;持续优化设备性能,加快新设备开发,更好适配液冷散热加工技术发展趋势
2025-09-12 公告,路演活动,腾讯会议
接待于2025-09-09
- 公司简介:乔锋智能于2024年7月上市,主营业务为各类金属切削数控机床,产品应用于消费电子、汽车、模具、通用设备、航空航天等行业,包括新兴领域如人形机器人、AI服务器液冷散热等,产品为自主研发、自主生产,自有品牌销售,超过80%为直销。
- 2025年上半年业绩表现:实现营业收入12.14亿元,同比增长50.36%;归母净利润1.79亿元,同比增长56.43%;毛利率30%,同比提升0.4个百分点;二季度单季营业收入7.36亿元,同比增长67.47%、环比增长53.97%;单季度归母净利润1.04亿元,同比增长65.79%、环比增长40%。
- 业绩增长驱动因素:下游行业景气度提升,消费电子、模具、工程机械领域收入翻倍增长,新能源汽车产业收入增长近60%,医疗器械、航空航天等行业收入两位数增长,通用设备行业收入增长接近10%;扩产项目投产,产能提升;市场份额向头部企业集中;新产品成为增长新动能,如数控车床、数控磨床、高端卧加、五轴加工中心及自动化线。
- 问答交流:通用设备行业收入占比约36%,同比增长接近10%;消费类电子行业收入占比20%以上,同比增长约190%;汽摩配件行业收入占比14%,同比增长约60%;模具行业收入占比约8%,同比增长约160%;工程机械行业收入占比约5%,同比增长约170%;生产和成本优势,核心零部件自制率高;产品和技术优势,完成全产品系列布局;营销优势,直销与经销相结合;服务优势,全国37个常驻网点;核心部件采购及自制,数控系统以发那科、三菱、西门子等为主,丝杆与线轨选用PMI、THK等,主轴、动力刀塔、转台等自制;毛利率优于同行业,因自制模式、品质口碑、直销为主、产品结构差异;销售模式,直销为主、经销为辅;机器人领域布局,车床和立加已应用,参股上海开普勒机器人;新能源汽车行业需求,2025年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长约60%,需求仍旺盛。
2025-09-05 公告,特定对象调研,腾讯会议
接待于2025-09-01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各下游行业销售占比及增长情况:通用设备行业同比增长接近10%,占比36%;消费类电子行业增长约190%,占比20%以上;汽摩配件同比增长约60%,占比14%;模具行业同比增长约160%,占比8%;工程机械行业同比增长约170%,占比5%;其他行业如航空航天、医疗器械实现两位数增长。
- 公司在市场中差异化竞争优势:生产和成本优势,核心零部件自制率高,垂直整合生产体系;产品和技术优势,全产品系列布局,品牌知名度提升;营销优势,直销与经销相结合;服务优势,经验丰富服务团队,37个常驻网点。
- 公司制造体系特点:效率和品质兼顾的生产体系,26道大生产工序,170多项检测,双重检验模式;产研一体化协同,加速产品迭代;柔性化生产模式,以销定产为主,通用机型备货为辅。
- 核心部件的采购及自制情况:外部采购数控系统(发那科、三菱、西门子等)、丝杆、线轨(PMI、THK等);自制主轴、动力刀塔、转台等核心部件,自主研发并广泛应用。
- 机器人领域的业务进展:车床和立式加工中心已应用,组建项目组研发核心设备;业绩贡献尚小,参股投资下游机器人企业如开普勒机器人。
- 公司未来的盈利增长:行业层面,政策扶持、产业转型升级、设备更新换代、国产替代、数控化率提升;公司层面,品牌影响力提升,新建生产基地突破产能瓶颈,高端产品进入批量生产及销售阶段。
- 产品在折叠屏手机中的应用:折叠屏转轴零部件加工大量应用,加五轴加工中心和钻攻系列产品提升精度和效率。
- 毛利率优于同行业的原因:制造端自制模式提升效率和品质;重视产品品质,市场口碑;直销为主模式;产品结构以立式加工中心为主,标准化程度更高。
- 海外并购考虑:聚焦数控机床主业,密切关注海内外优质机床企业或核心部件企业的投资合作机会,不排除投资、并购方式加速产业布局。
2025-08-08 公告,特定对象调研
接待于2025-08-06
- 立式加工中心: 2024年收入14.04亿元,占营业收入79.81%,同比增长23.42%;毛利率提升1.18个百分点,规模效应显现。
- 卧式加工中心: 2024年收入6,106.50万元,同比增长42.24%;毛利率下降6.55%,因福思泰高端产品初期效率低、外购成本高。
- 龙门加工中心: 收入同比下滑39.30%,占比降至5.49%,毛利率下滑,受下游行业景气度低迷影响。
- 其他数控机床: 收入1.03亿元,同比增长24.76%,毛利率提升6.64个百分点,规模效应初步显现。
- 参股开普勒: 基于数控机床在精密金属硬件加工的核心作用,合作加速人形机器人领域产品技术迭代。
- 大客户拓展: 2024年在新能源汽车、3C领域突破,相关收入占比显著提高,客户结构改善。
- 行业机遇: 政策扶持、国产替代、数控化率提升为行业提供增长空间。
- 公司发展: 新建生产基地突破产能瓶颈;高端产品进入批量生产阶段,成为新增长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