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6o8aa541
8 月 25, 2025 05:38 下午 1 答案 代找报告
自 May 2025 起成为会员
Subscribed Subscribe Not subscribe
旗帜(0)

每每把两个持仓标的恒瑞医药和科前生物财务报表放在一起的时候,就会由衷发出来感叹。科前生物研发100%费用化,应收账款在下降,10%销售费用率,充裕的净现金(占市值约1/6),财务费用持续为负,接近40%的净利润率,以及远没有达到最优的资产回报率。丰沛的技术平台,同样是医药,如果恒瑞要集齐mRNA.基因编辑,重组及灭火疫苗这些平台的话,那成本一定高很多,科前生物还附送了昆虫源蛋白这样一个不知何时会爆发的核武器。扯远了,我的问题是:1. 对于这种背靠高校的上市公司,有什么样的风险需要警惕 2. 如何看待猪周期对相关产业链的影响?3. 兽用疫苗和药物虽然没有集采,但从您的视角看有哪些需要关注的风险?

2 用户
提交答案
登录以提交答案。
1 答案
排序方式
最佳答案
0
AppleTree
9 月 02, 2025
旗帜(0)

您好,抱歉迟复。

把恒瑞医药和科前生物比较似乎不太恰当?科前生物应该与动保行业的同类型公司比如瑞普生物、生物股份、中牧股份这些公司来比较哈。

这个赛道最核心的问题是,他们80%以上的营收来自猪用和禽类疫苗,科前生物95%的营收来自猪用疫苗,而我国生猪养殖行业的集中度越来越高,所以最后会导致一个挑战是,他们对下游客户的议价能力越来越弱。同时主要的几家养殖龙头自己也有不少关联公司在做疫苗。行业内部的企业竞争也很激烈,我看您比较关注研发费用,实际上科前生物的研发费用8600多万人民币,同行瑞普生物、生物股份、中牧股份2024年的研发费用分别是2.38亿、1.78亿和1.59亿,当然每家公司产品覆盖范围不同,比较研发费用应该还要结合自身产品来看。

总体看,我们看起来主要的担忧是:一方面养殖大户留给外部疫苗公司的空间是否在减少?另一方面行业内部的竞争是否更加激烈?是需要持续观察的问题。另外还有一个逻辑是,同样受益或受损于猪周期,生猪的规模化养殖企业作为甲方,是不是商业模式比他们更好?

旗帜 (0)
0

对于养殖企业来说,品种培育,饲养环境和监测够他们头大了。疫苗开发属于高技术、严监管、长周期、高成本的事项,所以他们更倾向并购或者与疫苗企业联合开发。新希望研发人员717名,博士及硕士合计289名。科前生物研发人员一共335名,其中博士及硕士合计211名。换句话来讲,新希望如果想把疫苗开发内化,绝非短期之内可以完成,而且招这么多高学历,只服务自己一家,经济效益也无法保证。生物股份研发人员328名,博士加硕士121名,其中博士仅4名。中牧股份研发人员468名,博士及硕士153名。普莱柯研发人员248名,其中博士加硕士98名。瑞普生物研发人员343名,博士加硕士256名,但瑞普生物有一部分做兽药。从这一横向维度来看,科前生物是一家更技术驱动的公司。总体来说我看好动物疫苗这个赛道几个原因,一是国家对抗生素的使用管控越来越严,二是群众对无抗品质的支付力和支付意愿在提升,三是很多苗以前依赖进口现在有国产替代价格更低,四是中国的工程师红利类似人用创新药也即将在动物疫苗这个领域爆发,未来有走向全球的可能,五是虽然家畜疫苗有红海嫌疑,但是多联苗,新技术平台苗存在一定监管壁垒,同时宠物疫苗是一个潜力蓝海。总体来说,我对科前的研究还在早期,仓位也不重,后面可以持续追踪分享哈

旗帜 (0)
0

另外,科前的水虻源饲用发酵料研发已进入中试验证向规模化生产过渡阶段,湖北孝感基地已经在2025年6月份投产,广东肇庆基地预计年底建成,规划中产能10万吨,按照每吨0.3-1.1万净利润估算,这个未来是3-11亿的净利润增量。这块应该目前是不包含在估值里面的,相当于买科前生物附送

登录后回复
答复为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