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
最近收盘市值(亿元)
最近收盘市值(亿元)
负数
众问真实估值(倍)
众问真实估值(倍)
你好 👋, 这是调取相关机构调研会议后,结合网站相关观点框架做的总结,仅供您参考:
2025-09-29 公告,特定对象调研
接待于2025-09-25
- 公司业务布局:深耕大视频领域,以智能音视频技术与AI多模态大模型核心驱动,聚焦传媒文化、工业与卫星、智能网联汽车三大前沿板块
- 核心技术积累:BlackEye AI多模态大模型技术、视频超级压缩技术、视频超低延时编码、视频AI识别分析
- 智能网联汽车业务:基于视音频技术底座拓展娱乐及安全两类车载场景,提供全场景个性化服务和生态化会员运营
- 工业与卫星业务:聚焦视频压缩终端产品和视频超低延迟编码平台在卫星通信、轨道交通、煤炭、铁塔等垂直行业的应用
- 传媒文化业务:基于自研BlackEye多模态大模型技术推出AI产品及衍生产品,正在将专业级视频技术转化为工具化产品
- 机器人远程遥操业务:BlackEye Vision系统是国内极少数实现商业化的超低延时机器人远程操控方案,已整合适配到无人车、无人机、机器人等无人装备
- 技术突破:在超低延时传输、超级视频压缩、多模态数据处理等几大技术上实现突破
- 业务模式:针对机器人、机器狗、无人物流车、特种无人车辆等远程操控场景设计,支持4G/5G、WIFI、自组网到卫星通信的自动适配
- 收费模式:根据前装或后装方式有所不同,按功能划分版本,既有按单台设备收费,也有云平台+单台设备模式
- AI产品应用:AI超级慢动作、AI Sport、AI视觉增强、AI横竖转换、AI智能集锦等在苏超、浙BA等赛事中应用
- 阿里云合作:在大模型底座方面合作,结合阿里云大模型基座与当虹科技BlackEye多模态视听大模型,共同打造AI大模型解决方案
2025-09-10 公告,业绩说明会
接待于2025-09-09
- 公司业务在与 AI 融合方面有哪些最新进展?
- 基于”AI 多模态+空间视频+行业”的战略框架
- 深度融合自研的 BlackEye 多模态视听大模型、超低延时编码及视频超级压缩等前沿技术
- 构建了高度标准化、模块化的智能视频产品体系
- 在传媒文化、工业与卫星、智能座舱、机器人等几大业务方向上均实现了不同程度的落地且在持续中
- AI 对公司业绩的带动作用体现在哪些具体方面,AI 相关业务订单增长情况?
- AI 产品及多模态大模型衍生产品的应用落地
- 对公司传媒文化业务产生了新的增长点
- 带动 2025 年半年度公司传媒文化业务收入增长 24.11%
- 如何看待当前 AI 行业的竞争格局变化?在 AI 业务商业化落地过程中,公司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 AI 行业的竞争格局变得更加复杂和多元
- 参与者也不断增加
- 面临市场竞争加剧、商业化落地不及预期等挑战
- 核心技术积累深厚,主要包括BlackEye AI 多模态大模型技术、视频超级压缩技术、视频超低延时编码、视频 AI 识别分析
- 请问:公司近期与云深处有合作,与其他机器人公司(如宇树科技等)有合作吗?公司每年营收不多,公司的技术如何创造营收的?9 月19 日举办企业战略重大升级暨 BlackEye2.0 多模态空间大模型新品发布会 , 就 是 已 告 知 的 BlackEye2.0 多 模 态 空 间 大 模 型 新 品 ?BlackEye2.0 比 BlackEye1.0 有哪些重大突破?
- 公司与具身智能企业的合作在稳步推进中
- BlackEye 2.0 多模态空间大模型技术将突破模态边界、重构视界与空间
- 从全国产化架构和应用,到多模融合突破支持点云数据生成与处理
- 从传媒文化到工业卫星、从智能座舱到机器人远程操控等多行业场景的全面赋能
- 孙董您好。预计公司今年能否实现扭亏?预计今年是否是公司业绩向上的拐点?
- 公司 2025 年半年度的收入结构、经营状况、毛利率等数据均有一定幅度的向好改善
- AI 多模态及相关产品也给公司业务带来了新的增长点
- 新的机器人业务方向布局比较早,有一定的先发优势和技术优势
- 目前也在快速拓展不同客户场景,能覆盖和应用到广泛的场景中
- 孙董您好!请问公司目前在研发的项目有哪些?各项目进展如何?谢谢!
- 在研项目包括等 AI 大模型、跨模态AIGC 体积视频、视频超级压缩、超低延时、车载视觉 AI 与压缩、沉浸式座舱娱乐、具身智能体远程遥操等技术
- 各项目均有序开展中
- 公司号称主动收缩低毛利传统业务,全力开拓高附加值新业务,可结果还是连年亏损。到底是所谓”主动收缩”不过是给业务衰败找借口,实际是守不住老客户?新业务又被华为、英特尔这些行业巨头打得毫无还手之力,根本打不开局面,公司就是在自欺欺人,拿投资者的钱瞎折腾?
- 公司原本深耕的传媒文化业务,因近年来行业需求下滑导致公司业务增长受到阻碍
- 从 2025 年半年度数据可以看出,无论是毛利率的提升还是净亏损大幅度收窄
- 公司新产品新业务尤其是 AI 产品的贡献在增长和加速
- 口口声声说 AI 产品及多模态大模型衍生产品快速落地推动业绩增长,可上半年归母净利润还是负数。到底这些产品是真有实力在市场站稳脚跟,拿下大量订单,还是只是靠着和一些小客户搞些不痛不痒的合作来装点门面,营造虚假繁荣,欺骗投资者说业务在增长,实际上就是一场空,短时间内根本看不到盈利希望?
- 2025 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12.70%
- 毛利率也显著提升,同比增加 8.83 个百分点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回正
- 经营状况持续改善
- 当虹科技在 AI 赛道疯狂内卷的当下,研发投入不增反降,降幅近三分之一。研发可是技术型企业的生命线,这大幅缩水的研发投入,是不是意味着公司已经江郎才尽,根本没实力在 AI 多模态大模型等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只能眼睁睁看着竞争对手不断抢占市场,未来只能靠吃老本艰难度日?
- 当虹科技近几年一直在深度研发提升 AI多模态大模型能力
- 通过将 AI 大模型、智能视频压缩与低延时编码等核心技术与行业需求深度融合
- 公司推出的一系列 AI 产品及多模态大模型衍生产品也在快速应用落地
- 给公司的业务带来了新的增长点,未来会赋能到更多的行业和应用场景中
2025-08-27 公告,电话会议
接待于2025-08-25
- 公司相关介绍
- 公司简要介绍: 当虹科技深耕大视频领域,以智能音视频技术与AI多模态大模型核心驱动,聚焦传媒文化、工业与卫星、智能网联汽车三大前沿板块
- 2025年上半年公司业绩及经营情况介绍: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33亿元,同比增长12.70%;毛利率显著提升,同比增加8.83个百分点;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15.24万元,同比减亏85.27%;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回正,同比增加100.53%
- 公司机器人业务相关介绍: BlackEyeVision系统是公司针对机器人超远距离远程操控场景推出的革命性解决方案,也是目前国内极少数实现商业化的超低延时机器人远程操控方案
- 公司未来展望: 公司未来将打造”AI多模态+空间视频+行业”以及赋能机器人的智能生态;9月份将进行企业战略升级暨BlackEye2.0多模态空间大模型新品发布会
- 问答交流
- 公司今年二季度业绩取得明显改善: 二季度收入8400万元,大增50%;新产品新业务有效带动整体毛利水平的提升
- 公司9月份BlackEye2.0多模态空间大模型的发布会亮点: 将围绕”AI多模态+空间视频+行业”构建新的发展框架;揭示视频技术从”看得清”到”看得懂、可交互”的重大跨越
- 公司传媒业务的持续成长性: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将2025年确定为”超高清发展年”;未来三年将建成50个超高清频道,终端普及量达6.5亿台
- 公司机器人远程遥操的业务模式和定价收费标准: 系统在卫星通信场景、军工场景等均有很好的契合点;收费和定价模式上,不同的前装或后装方式会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