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6
最近收盘市值(亿元)
最近收盘市值(亿元)
43.72
众问真实估值(倍)
众问真实估值(倍)
你好 👋, 这是调取相关机构调研会议后,结合网站相关观点框架做的总结,仅供您参考:
2025-09-22 公告,路演活动
接待于2025-09-22
- 近期大量媒体报道:关于公司支持郝宇博士一事是否可能给上市公司带来风险
- 公司作为全球透明质酸产业的龙头企业:理应维护透明质酸这一中国优势产业免受境内外不正当竞争数年来的攻击
- 华熙生物发表了《概念总在重演,科技永远向前》等系列研究文章:目的不是拉踩任何技术线路,而是旨在思考生命科学的未来走向与产业转化的关系
- 华熙生物对产业科技线路的探讨:引发了行业专业人士、临床医生对现阶段某些产业发展局限性问题的关注
- 重组胶原蛋白添加量检测引发的舆情事件:本质原因是华熙生物反复提醒过的生物制造的产业进阶不可能通过”弯道超车”实现
- 华熙生物本着依托国家药监局的专业监管:通过行业协会反馈沟通问题的原则,严格控制自己掌握的研究信息和第三方检测数据
- 相关企业发布自查声明承认存在局限性:华熙生物本以为已画上句号
- 9月11日网络出现大量媒体报道跟进:将华熙生物置于”不正当竞争”的不实境地
- 华熙生物在收到郝宇博士的求助后:组织专家进行了检测与评估,并于6月1日发布《关于支持郝宇博士维护消费者权益》的声明
- 华熙生物与国家计量院等多家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了关于重组胶原蛋白成分检测的方法学验证,并展开了数量足够的多中心检测
- 几十份相关企业相关产品的检测报告:结论明确且一致,均表明相关产品中的重组胶原蛋白添加量未达标
- 6月23日相关公司已发布声明承认其产品存在局限性:华熙生物在当时选择不公布已掌握的检测报告
- 6月30日发布了华熙生物与国家计量院合作做出的关于重组胶原蛋白在复杂配方中成分含量的方法学验证结果:证明重组胶原蛋白成分在复杂配方中可检测,且检测方法可验证
- 关于媒体报道中所引用的”郝宇博士发布没有法律效力的测评信息”可能给上市公司带来的风险:已经进行过专项评估,华熙生物未来可能的法律诉讼、行政复议、行政诉讼中面临的风险极小
- 郝宇博士账号在发布相关内容时主体为”聚研荟公司”:该公司与华熙生物并无股权关联
- 郝宇博士将账号主体变更为”上海柳页医创医疗科技服务有限公司”:该公司与华熙生物无直接股权关联,华熙生物仅作为有限合伙人投资了柳页医创的股东海南海熙私募股权投资基金
- 华熙生物已将前述数十份相关检测报告发送给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是华熙生物所在领域的最终监管结论做出单位
- 媒体报道相关单位与公司具有一定的股权关系:导致评价不够客观
- 公司认为无论华熙生物与行业内的专业人士和临床医生是否存在直接或间接偏远的股权联系:都不改变检测数据的结果,不影响一个产品是否达到质量标准的科学认定
2025-09-09 公告,路演活动
接待于2025-09-09
- 投资基本情况:通过旗下全资子公司Bloomage Biotechnology (HongKong) Limited认购圣诺医药-B(02257.HK)战略配售股份,认购价格12元港币,认购金额约1.38亿港元,配售完成后持有约9.44%总股本
- 战略意义:在生物医药领域的重要布局,业务层面形成多维度协同
- 资金来源:公司自有资金支付,投资金额在整体资金体量中占比有限,不会对公司日常运营造成压力
- 未来加码可能:公司不排除通过追加投资、合作开发或BD引进的方式继续加码
2025-09-08 公告,路演活动
接待于2025-09-08
- 投资基本情况: 通过全资子公司BloomageBiotechnology (HongKong)Limited认购圣诺医药-B(02257.HK)战略配售股份,认购价格12元港币,认购金额约1.38亿港元,持股比例9.44%
- 投资逻辑: 小核酸药物被视为第三大类药物,RNA技术连续获诺贝尔奖,应用前景广阔;圣诺医药是亚太首家小核酸药物上市公司,拥有GalNAc与PNP自主递送平台,覆盖肿瘤、皮肤科、纤维化及代谢性疾病等领域
- 战略协同: 华熙生物作为生物活性物原料供应商,可与圣诺医药研发项目形成协同;探索透明质酸在前沿医药研究中的应用;推动小核酸药物在定向减脂、肿瘤及代谢性疾病领域的产业化
- 资金与风险: 投资资金由自有资金支付,金额占比有限,分期支付,不影响主营业务发展和日常运营
2025-08-28 公告,路演活动
接待于2025-08-27
- 2025年第二季度业绩拐点原因:董事长兼CEO重回业务一线,系统性调整经营理念、业务方向及人才组织模式
- 核心举措:
- 品牌传播模式调整:从”规模导向”转向”效益导向”,压缩无效投放,销售费用率同比下降12.46个百分点
- 聚焦技术壁垒业务:围绕透明质酸技术,延伸至细胞外基质、细胞间通讯和细胞内三大核心板块,削减无技术支撑的品牌孵化
- 组织与人才体系革新:摒弃外聘职业操盘手,培养创业型人才,产生2900万元一次性管理费用
- 重塑科技形象:输出前沿研究价值,构建科学传播体系,二季度归母净利润1.19亿元,同比增长20.89%
- 盈利质量提升表现:
- 净利润率回升: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0.89%,同比和环比双重回升
- 费用管控成效:销售费用率下降,推广费用和人力成本精细化配置
- 现金流强劲: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2.2亿元,盈利现金比率98.6%
- 资产运营效率优化:存货周转天数从391天下降至321天,存货原值减少7572万元
- 业务板块经营情况:
- 原料业务:收入6.26亿元,HA销售量超150吨(同比+9%),弗思特品牌收入5959万元(同比+87.86%),国际市场收入3.31亿元(占比52.93%)
- 医疗终端业务:医美板块直销渠道占比超80%,毛利率89.90%,新产品”润百颜·玻玻”和”润致·缇透”获批
- 皮肤科学创新转化业务:BM肌活、米蓓尔品牌库存下降41%,销售费用率从72%下降至32%,润百颜和夸迪品牌二季度末开始调整
- 营养科学创新转化业务:华熙当康收入0.38亿元(同比+32.40%),费用率下降
- 研发投入与未来布局:
- 研发方向聚焦:项目总数从300余个精简至200余个,资源向细胞外基质、细胞间通讯和细胞内集中
- 研发投入加大:上半年研发费用2.31亿元(同比+15.25%),占营业收入10.22%
- 成果转化显著:新增授权知识产权340项(含发明专利29项),上市6款原料和2款新产品
- 未来技术布局:依托合成生物制造平台,深耕三大核心板块,打通全链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