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etree-pic title=生成朋友圈长图 wrap=et_pb_post_content]

这类互联网医疗赛道值得关注。

它主要解决中国医疗资源配置不平衡问题。主要服务场景包括在线诊疗、远程诊疗、处方流转、商保理赔等。从投资角度,这个细分领域既受政府支持,受众面广空间大,互联网信息化项目又具有较好的网络效应和先发优势。以下面将要降到的阿里健康为例,它具有明显的牌照和流量、平台优势;以万达信息为例,它成为上海市民医疗服务统一入口,且又有国寿入股,无论是资源、流量、变现能力都有很大的空间。

互联网医疗目前的发展态势:
1、政策支持。因为符合国家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大政方针。

时间 印发机构 具体政策
2018年4月 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
2018年9月 国家卫健委 《互联网诊断管理办法(试行)》
2019年9月 国家医保局 “关于完善互联网+医疗服务价格和医保支付政策的指导意见”

2、用户习惯开始养成。比如,疫情期间阿里健康上线湖北地区义诊后4天超过160万人访问在线义诊,部分医生平均每天接诊达200次。

3、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的定位和进展

行业内有平台型公司以医药电商和药品溯源起家,拥有第三方药品销售试点资格和第二张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药品B2B服务)。目前这类公司以医药自营业务为主要发力方向。

第二类公司选择以核心大城市健康服务为入口。比如某家公司已经成为上海“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公共服务统一入口。为市民提供家庭医生、预约挂号、健康档案、慢病管理等高频功能。这种入口优势将进一步助力他们在个人健康管理数据及业务上的积累。同时他们与保险公司合作,助力保险公司面向亚健康人群的保险产品制定,扩大其服务业务面和产品精细度。

第三类公司主要通过智慧云医院和就医平台切入市场。智慧云医院主要客户群体为三甲医院及部队医院,总包与承接医院的信息化建设项目。就医平台提供基础平台与数据中心、统一支付通道、先看病后付费、“互联网+”服务、管理人员运营地图等功能,实现了就医“最多跑一次”的目标。

还有一类公司以医保信息平台为切入点,在医保信息系统建设一侧具有明显的先发优势。医保便民服务平台项目覆盖医保经办与管理、医疗健康服务、医养结合服务、移动支付和健康大数据五大领域。目前他们已成功落地实施了诸如天津“金医宝”、四川医保App、昆明药店“扫码付”等“互联网医保”项目。

总之,中国互联网医疗正如火如荼发展,各大企业具有不同的资源禀赋,在各自有利的细分市场建立具有差异化的商业模式和竞争优势。

本站对所涉及的行业指数及其他信息、意见等均不构成任何推荐或建议。文中转发、摘编的其他专业人士或机构撰写的研究观点及数据仅代表其本人/该机构的分析判断,不代表本站观点,对其中的信息及观点不做任何形式的确认或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