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行业9月调研信息汇总*

投资笔记,仅供参考。

#扫地机器人#

在欧洲,扫地机器人目前不是特别乐观,增长相对停滞,部分原因是俄乌战争和经济形势的影响。美国市场我们持较乐观态度,因为相关经济数据仍然强劲。东南亚市场的发展速度较快,但官方监测数据有所缺失。至于发达亚洲市场包括日本、韩国和澳大利亚,韩国市场增速不错,日本市场增速不理想,澳大利亚增长较快但市场规模较小。中东和南美市场渗透率极低。印度市场虽然资料缺失,但一些中国品牌在当地表现良好。总体来看,海外扫地机行业的增长率可能在10%到15%之间。

不同公司的经营效率不同,利润率也会有所差异。以某未上市公司为例,其在亚马逊销售的高端产品,硬件毛利率可以达到70%以上。但扣除平台运营费用(大约15%)、广告投入(约20%)、物流(约7%)、人员成本(5%-8%),还有退货损失等开销后,如果经营效率不佳,可能仅为盈亏平衡。如果研发和管理摊销控制得好,毛利率高并不代表净利润高,因为还需考虑其他费用。与此相比,若产品销售给经销商,并有效控制营销费率在8%左右,则经营利润率可能在15%-20%。头部品牌通常通过经销商业务获得10%以上的利润率。

美国市场的运营模式和欧洲差异很大。欧洲市场防止垄断意识强、市场分散,而美国市场高度集中,线下渠道前三大占据70到80%市场份额。此外,亚马逊在美国占据了超过30%的线上渠道占比,因此在美国,通常需要先在亚马逊建立好口碑,之后才能进入线下渠道。 美国市场的主流玩家都倾向于维持较高的价格,因为这些都是上市公司,需要对利润负责。目前,整个行业还是在稳步增长阶段,大幅降价不会带来销量的爆炸性增长,而且降价可能不会吸引大范围的销售份额增长。各大品牌在研发新产品时也都围绕着1000美元左右的价格区间,主要争夺1000美元以上的市场。

在欧洲市场,由于经济形势复杂,高价产品在经历价格降低之后仍然难以大幅激增销量,因为相比于显著降价的中低端产品,高价产品的刺激作用不明显。然而,品牌们也在注意布局600到800美元的产品线,因为这个价格段更受消费者欢迎。在欧洲市场,虽然品牌们不会在单品上降价,却通过增强600到800美元价格区间的产品布局来满足相应毛利水平的需求,以防御其他品牌的降价策略,同时占据一些增长空间。 在德国市场,去年并没有出现太多增长,而整个欧洲市场中只有法国看到了较多的增长。而石头品牌的确展现出了较为明显的增长信心,行业内部分品牌的份额被石头品牌蚕食,这一点较为明显。iRobot的市场份额在欧洲已大幅下降,到了2024年,其市场占有率将会大不如前,而石头提出加大投入以加速增长。

#设备更新#

设备更新不能只看政策口号,还是要看具体的供求关系。

替换有两个条件:一个是需求稳定,如果需求本身没有,那么就是淘汰而不是更新,另外是要有成熟的二手市场。日本在 1990 年挖机见顶之后经历了18 年的下行周期,从 12 万台降到只有2万台,这是远超工程机械正常所有产品的替换周期的; 煤炭机械设备正常的更新周期是在 10 年左右,07年到13年中国有一批设备更新高峰,2019 年到现在也有一个更新周期。这是自然的更新需求;

煤炭设备的更新主要来源是煤矿智能化改造。单个煤矿山的智能化的改造投入大概是在 1.5 亿到 2.5 亿,全国大概4500 座煤矿,所以智慧矿山总体的投入在1万亿左右,分摊到20年完成,所以每年500亿左右。煤炭开采的另一个趋势是集中度的提升。小的煤矿逐渐被兼并或转型,其实这不利于煤炭设备赛道的企业,因为大型煤矿的议价能力显然更强;

全球机床的需求量中,中国占30%,70%来自海外。目前 a 股大部分机床企业都来自海外的营收,且占比不小,因此机床出海是一个增长点;

全球主要船型使用寿命是30年左右,上一轮的周期高峰是在 2002- 2007 年,截至到 23 年末的时候,全球船队的平均年龄已经超过了 22 年,目前也逐步迎来新一轮拆船高峰; 今年春运为什么高铁那么多站票,因为车不充裕,根本还是债务压力,国铁集团的负债率已经超过70%了。

#工程机械#

国内的工程机械可能有下滑,因此增长点主要看海外; 中国工程机械的竞争优势大概有这几点:一个是成本优势,这个得益于我们整体的供应链能力;二个是交付能力,也就是服务能力;三是应用端功能的研发周期更短,响应速度更快,这是很重要的差异化点;

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出海以前主要是简单通过本地销售网络卖产品,现在逐步加深到有产能、渠道、销售网络的布局,呈现出一个整体的出海策略; 工程机械身也受益于建筑的出海,因为中国建筑企业出海通常会优先采购中国工程机械企业; 欧美很多国家对中国工程机械产品有“双反”调查,目前看业内的应对措施还是在这些国家或周边新增产能,比如在墨西哥建厂就基本是销往美国市场的。其实日本当年也遇到了类似的“调查”,但现在日本的工程机械在欧美市场占有率依然很高。

#人形机器人#

人形机器人应用场景有两类:一类是作为工业机器人,这是ToB的,一类是服务机器人,这是ToC的。应该说,这两类场景目前整个行业都处于摸索阶段。

工业机器人对工厂环境要求非常高,目前主要是汽车工厂,但汽车制造的自动化水平本身已经很高了,比如传统的冲压、焊接、喷涂、喷漆这些车间基本上是无人化了,这意味着这些工序不太需要人形机器人。不过汽车的总装车间的自动化率比较低(10%左右),未来可能有一定需求。投资者还要看除了汽车之外的其他工业制造场景。但是说到底,投资者需要思考到底在工业制造领域,人形机器人和目前已经被广泛应用的自动化制造车间设备之间本质区别是什么,从这里寻找需求空间;

ToC的服务类型机器人我个人觉得不如整车,因为没有品牌。汽车有品牌,而且很重要。既然没有品牌那就拼性能功能,那就是零部件供应商的能力,那为什么不直接看人形机器人关键零件供应商的机会?比如一体化关节里面的电机减速器、控制板这些,这些零部件可能占到人形机器人制造成本的 60%- 70%,且有通用性,是不是他们更有观察价值?

#机械#

机械分为专用设备和通用设备。专用设备比如主要用于锂电、光伏、半导体的设备。专用设备的投资潜力取决于对应行业的景气度。通用设备比如工业机器人、工业母机、工业机床、激光设备等。机械的投资框架中,永远都是需求第一,之后是竞争格局。如果所处行业需求不够充分,竞争格局再好一般也没有很大的机会。观察中短期需求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库存,根据不同纬度可以分为主动去库存、主动补库存、被动去库存、被动补库存。行业里表现比较好的个股,一般要么是自己所处的行业下游突然有爆发式成长,要么他们自己在某个关键零部件有很高的技术壁垒。

#农业机械#

全球农业机械市场大概是1万亿人民币左右,过去五年复合增速是5%到6%之间。拖拉机是农业机械中的最大品类,有接近5000亿左右的规模。全球的农业机械的龙头是美国的约翰迪尔,市占率有30%-40%,他现在的市值大概在七八千亿人民币。中国工程机械制造能力这么强,为什么在农业机械领域看起来不太强?主要还是因为农业机械对故障率要求很低,而且本地服务要很及时,农业操作有很强时效性,农忙的时候不太容许等着你修机械很长时间。

#中国制造#

中国的制造企业都是很苦的,整体8%-10%的一个净率水平,15%-25%的毛利水平。

中国制造业的规模连续13年居世界首位,目前占GDP 比重超过三成,也是全世界工业门类最全的工业体系国家。不过总体上,我们的工业价值链基本还是处在中下游的低端水平。

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在高端工业制造比如芯片、半导体行业受到欧美的打压,低端产业遇到更低劳动力成本的东南亚、印度的冲击。以苹果产业链为例, 2017年苹果供应商在大陆设厂的占比是46%,到2022年已经下滑到了36%。而亚东南亚的苹果供应商占比就从17%上升到了32%。从这个角度,未来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低碳经济是确定的趋势,因为不往这个方向转型我们的制造业很难维持过去的竞争力。

#海外制造业#

从某家国内代工厂反馈的信息看,美国制造业的效率、良率、成本都还无法和国内竞争。很多客户在美国的国内代工企业自从把工厂搬到美国后盈利能力开始大幅下滑。不过这是否是普遍现象还有待观察。

#工程机械#

工程机械的全球市场分布:北美大概能占到全球工程机械市场销售规模的38%左右,欧洲大约占15% 左右,中国10%左右,南美5%,日本5%,印度4%左右。特别需要说下俄罗斯,俄乌冲突之后,中国品牌在俄罗斯工程机械市场占有率达到了48%。

#工程机械竞争力#

中国工程机械的竞争优势大概有这几点:一个是成本优势,这个得益于我们整体的供应链能力;二个是交付能力,也就是服务能力;三是应用端功能的研发周期更短,响应速度更快,这是很重要的差异化点;当然,工程机械身也受益于建筑的出海,因为中国建筑企业出海通常会优先采购中国工程机械企业;

机械行业9月调研信息汇总*插图

0条评论

递交一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