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可蓝多和中国石油

sun

妙可蓝多和中国石油插图

前几天妙可蓝多发年报的时候,他们分管IR的副总裁说了一句话我印象很深。他说

“从乳制品消费阶段来看,从液态乳制品向固态乳制品发展的趋势没有改变。”

这个判断和实际数据有出入。

妙可蓝多24年营收48亿,按照电话会中透露的他们市场占有率37%,意味着整个奶酪市场规模大概是130亿。对比之下,23年伊利股份一家在液态奶的营收就超过850亿,还不包括奶粉和冷饮。我想说的是,液态奶和奶酪是完全不同的体量和生意模式。没有此消彼长的逻辑。

根本原因在于目前奶酪市场还不成规模,所以巨头都不会去做。这不意味着做奶酪对他们来说有门槛。对一个年收入超过1200多亿的乳制品巨头,不缺钱不缺人不缺渠道不缺技术,为什么会有门槛呢?我其实还是为妙可蓝多捏一把汗的,他们以一家之力培育市场,最后摘桃子的可能不只有他们一家的。

记得以前念研究生的时候,有老师说,你们看沙滩上卖可乐的,为什么不卖10块而是3块呢?明明10块钱一定有人买。因为他只要卖10块而且有生意,马上旁边就会有人卖5块。这就是潜在的竞争在发挥着无形之手的作用。

投资有时候不能过于追求短期的成长性,长远的竞争格局更重要。

我们以前写过一篇文章《预测油价波动没有意义》,当时很多朋友不赞同。其实24年中国石油的数据就能说明问题。中国的油价一直在降,2023年比2022年下降了18%,2024年比2023年下降了2.5%。然而中国石油的营业收入连续三年都在创历史新高,24年的净利润比23年增长了2%,与此同时24年中石油的实现油价比23年下降2.5%!

我真是觉得没有什么比这个更有说服力的了。

有时候我们获得一个观点很容易,但得留个心眼去找数据验证一下。如果油价下跌的情况下中国石油这些公司的经营状况可以变好,那是不是说明以后油价上升的时候可能变差?是可能的。因为油价上升的时候,原油价格也在上涨,下游需求会减弱。同时,中石油还很大一部分业务来自石化,石化产品以原油为原料,所以成本也会上升。然而,问题是这些偏宏观的因素是作用在同行业所有公司身上的,所以在投资具体公司的时候,需要把精力放在不同公司的资源禀赋和运营效率上,而不是预测油价涨跌上。

我们以前写过一篇文章,《为什么中石化估值高于中石油?》。即使24年两家公司是一家欢喜一家愁,但即便如此中石化的估值还是比中石油高44%!背后的原因,我觉得从可比的业务(也就是零售板块)上看,中石化的效率要比中石油高,具体可以看那篇文章我列的数据:

中石油

中石化

汽油实现销售价格

8686/

8978/

加油站数量

22755家(包括加盟)

30958家(全部自营)

汽油销量

67136千吨

92483千吨

油气销售毛利率

3.4%

5.2%

另外从未来发展前景看,化工板块弹性空间更大。

我认为核心就是这两个原因。

但是2024年中国石油确实经营的亮点很多。他们的化工和新材料进展是比很多分析师预期好的。中国石油化工的优势是相对来说基数低,包袱小。24年化工业务实现利润31.6亿元,同比增利24.7亿,主要因为乙烯和芳烃景气度高,而且保持高负荷运行。24年中国石油乙烯产量865.2万吨,同比增长了8.1%;PX产量464万吨,同比增长31.4%(基数低)。

难能可贵的是中国石油的负债率很低,只有38%左右,中国石化的负债率是超过50%的。

我们每个工作日为会员朋友推送3-5份机构调研(非付费用户每周一次推送),每周4-5次的原创调研,22个行业研究框架不定时更新。与此同时,我们的行业定性打分和估值也在持续更新。

众问估值计算器

企业估值=账面金融资产—账面带息负债➕预期经营净现金流/折现率

以下估值表格中“金融资产”、“带息负债”和“净现金流”数据来自中国移动上年年报。

免责声明:我们根据公开数据和简易模型提供估值工具,主要参数(成长率和折现率)取决于投资者自己基于对公司业务的认知做出的选择。在任何意义上都不构成投资建议。当您使用我们的工具默认您已经知晓并同意相关的免责条款。

标*的字段需要您输入。

中国移动估值计算

股票价值毛估估

亿元人民币
亿元人民币
亿元人民币
1.3
0.53
亿元人民币
8%
4%12%
亿元人民币

选择行业赛道对最终的收益有决定意义。

对我们的读者而言,一切都简化为:选择性价比最高的行业。也就是成长/估值较高的行业。

读者可以通过点击成长/估值列排序,筛选查看得分较高的行业。

这个排序取决于我们团队对行业成长性打分和行业市场估值(每日更新)。

0条评论

递交一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