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整理

[appletree-pic title=生成朋友圈长图 wrap=et_pb_post_content]

牛勇是先做量化的投资研究,再转型到主动管理的基金经理。他先用量化指标的筛选,然后再和团队的个股研究相结合来选股。牛勇会先通过三个主要维度的基本面指标将4000个公司筛选成较小的股票池,再集中精力研究股票池中上市公司的基本面,最后构建组合。坦率说,我对这种投资模式感到困惑,因为当“基本面”反应到量化指标上时,可能已经晚了。如果筛选到了团队并不擅长的行业,其实会增加投资组合的风险。

牛勇还认为可以通过一系列的财务指标能大概率选出具有护城河的公司,做到这点很有难度。牛勇看好电动车领域,认为中国的新能源产业规划意味着未来有5倍以上的成长空间,同时他还认为电池的市场不一定比特斯拉小,因为传统汽车厂商也都会规划新能源车。总之,我认同牛勇对某些产业的洞察,但对他的投资模式对某些环节感到困惑。

本站对所涉及的行业指数及其他信息、意见等均不构成任何推荐或建议。文中转发、摘编的其他专业人士或机构撰写的研究观点及数据仅代表其本人/该机构的分析判断,不代表本站观点,对其中的信息及观点不做任何形式的确认或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