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6o8aa541
8 月 22, 2025 05:02 下午 1 答案 代找报告
自 May 2025 起成为会员
Subscribed Subscribe Not subscribe
旗帜(0)

小商品城一季报出来后持有过一段时间,很快清仓了,当时主要是一个月左右涨幅很大,一下子PE冲到了接近30。中报出来重新细读了一遍,让人赞叹的是,半年77.13亿营收,16.91亿净利润,都是两位数增长,历史以来最好的半年报答卷。维系这个增速的,是合同负债64亿,一个亿不到的销售费用,一千万不到的研发费用,三个亿左右的应收账款,没有短期借款,长期借款6个亿,经营性现金流13.8亿亿。而且肉眼可见的未来五年,数贸中心、跨境支付、进出口业务将持续驱动增长。于是又有重新买入的考量,想问一下如果再入手,您觉得存在哪些潜在的风险呢?

2 用户
提交答案
登录以提交答案。
1 答案
排序方式
最佳答案
0
小商品城是属于幸运而能干的生意吗插图
AppleTree
8 月 23, 2025
旗帜(0)

这实在是一个太棒的问题了。

我们之前知道有这家公司,但并没有深入思考过它。刚好您提到后我们去研究了它的历年年报、官网还有相关的报道和研报。

我们问题是:1、它和1688相比差异化优势在哪里?2、重新构建一个义乌小商品市场的成本多大?第一个涉及竞争,第二个关乎壁垒。

本质上,它和1688都是做供求信息匹配的。所以问题就变成,他们为各自目标客户提供的信息匹配效率如何? 于是我们就去挖掘两家公司客群的差异。我们现在的认知是(不一定准确):1688是一个纯线上平台,他们的客户一般明确知道自己要什么,通常这类客户有定制化需求而且量还比较大。义乌小商品城是有实体店,他们的客户通常不一定准确知道自己要什么,或者有些人就是去看看最近哪些新品比较好卖,所以通常这类客户需要更多更具体的信息,而且非常要和商家建立信任感。1688更有广度,无论是品类还是区域上都更宽泛;小商品城更有深度,无论是信息的深度还是商家和客户的链接深度。基于这些粗浅的认知,我们觉得这两家定位并不完全一致,他们在各自领域匹配效率都很好。对于明确知道自己要什么的客户,他们实际上在1688上成交的效率更高,不需要花时间去线下建立各种关系或者搜寻自己需要的信息;对于不太明确需求的客户,义乌小商品城其实能提供更多讯息,成交效率也能更高,因为商品城的线下和线上服务生态很完善。一个典型的采购商可以在Chinagoods上完成选品 → 下单 → 支付 → 委托市场边的货代 → 组柜 → 报关出口 → 收到退税。这一切都可以在“一个市场”内高效完成。实际上,商品城年报中也多次提到他们的服务生态越来越完善。

另外一个有趣的问题是,义乌商品城的重置成本是很高的。现在几乎不太可能在另外一个地方重新建一个类似的商品城出来。原因也不复杂:首先这种业态一定得在长三角或珠三角,国内其他地方出现这种生态的可能性几乎没有,因为你得有物流、产业、制造、贸易、金融等全面的配套支持。其次是他们已经有庞大的客户群和口碑优势了,重新建立一个类似业态与之竞争概率很低。

这家公司历年的年报都很干净,没啥遮遮掩掩的东西。还有一个小细节,我们一开始觉得如果遇到疫情这种线下有实体店的市场是不是不行了?看了2020年的年报发现营收只比疫情前的2019年下降7.8%,而且紧接着2021年营收就增长了60%多,这在当时应该是超过很多人预期的,说明当地政府和企业的沟通协调机制做得很好,企业管理能力也很好。

也许我们理解不深,暂时没有发现太多真正的风险。我们也把这家公司列入关注名单了,如果有新的想法也会更新在这里,也欢迎您随时更新相关观点。谢谢!

 

旗帜 (0)
0

感谢耐心回复,每次提出一个新的标的意味着至少你们数个小时的努力,相比一千块不到的会员初始投入,我已经从你们身上获得的回报已经远远超过了,感谢再感谢。补充一点,我也是今年才关注小商品城的,以前对他们的印象停留在低端制造,而现在随着第一次持仓对他们的了解深入,我对他们护城河的理解在于他们已经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一张名片,哪怕突然有一天小商品城突然被劫持到外太空,世界一定需要中国重新建立小商品城,而且看他们之前的运营,其实净资产并不高,所以疫情和极端情况都很难打倒他们。他们之前已经把他们的房地产业务尽可能剥离了,现在更多是做包租公、配套服务、支付保障这种旱涝保收的事情,非常轻的运营方式。

登录后回复
答复为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