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港集团过去7年年报看它的成长性

sun

从上港集团过去7年年报看它的成长性插图

我们最近花时间研究了下上港集团。上港集团比较符合我们的投资方向,一方面有区域垄断性,另外一方面长三角腹地经济持续繁荣是大概率。当然,您也许会想,同样的逻辑也适用于上海机场。如果沉下心观察下运营的细节,可能会有不同看法。

我们首先问一个问题:从2017年到2024年上港集团的各项业务占比和复合增速是多少?

答案是这样的:

 

业务板块 2017年营收(亿元) 2024年营收(亿元) 7年CAGR 2017年占比 2024年占比
集装箱板块 1,348.10 1,572.50 2.21% 36.97% 42.52%
港口物流板块 1,971.09 1,221.22 -6.43% 54.05% 33.02%
港口服务板块 205.61 613.17 16.91% 5.64% 16.58%
散杂货板块 184.60 160.06 -2.03% 5.06% 4.33%
其他业务 676.51 494.98 -4.55% 18.55% 13.38%
抵减项 -739.23 -363.36 -9.10% -20.27% -9.83%

 

我们从中可以看到,过去7年上港集团真正有成长的业务是“港口服务板块”,它的复合增速接近17%!集装箱也有增长但复合增速只有2.2%,其他业务板块都在负增长。所以整体上,如果我们问上港集团未来的成长性来自哪里?一个自然的观点是看港口服务板块还有没有增长。不过,我们这种逻辑的漏洞在于,也许上港集团会发展出新的业务模式贡献主要的增长,但这并不是我们作为二级投资者关心的问题。

上港集团的港口服务板块是什么?为什么过去7年有如此高速的增长?

一般港口服务包括码头作业服务,典型的如集装箱/散货装卸、堆存;然后就是船舶服务,比如引航、拖轮、系解缆;还有理货、检验、燃料供应、航道维护、锚地管理这些服务。但是仅仅看这些项目我们并不能理解为什么有如此高速的增长,因为这些项目本身还是和集装箱吞吐量大体是正相关的,而集装箱业务的复合增速只有2%左右。

我们进一步研究后大概觉得有这几个原因:

1、政策红利。这里的政策红利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上海自贸区战略升级带来的跨境物流服务需求爆发。你像2019年临港新片区设立后,洋山保税油加注业务每年的平均增长就超过了40%。还有2023年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条例开始实施,这个条例强制要求外贸船舶使用本地港口服务比例要提升到65%。这些都属于政策红利。

2、邮轮经济。吴淞口国际邮轮港扩建后(2018年二期开始投运),带动了他们的配套服务收入从12亿增加到2024年38亿,而且”邮轮物资全球采购”政策也让他们的食品/燃油补给业务量增长了7倍。

3、技术的加持。我们之前准备交通运输行业研究框架的时候就提到过,现在港口行业其实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了。

以下是严格按原文输出的表格内容:

细分领域 2017年占比 2024年占比 增速贡献
高端航运服务 15% 38% +9.2p
船舶技术服务 20% 32% +5.1p
传统码头作业 65% 30% -17.3p

我们观察到了几个典型收费案例:比如LNG加注服务,这个是2021年才有,这个收费标准大概是单次加注收费超过200万元,2024年完成87次,这块收费就1.7亿;还有智能理货系统,这个系统可以通过AI箱号识别使理货效率提升300%;还有以前新闻联播报道过的洋山四期自动化码头(2017年投产)使单箱服务成本下降40%,成本的下降就意味着利润率的上升和业务量的增加。还有他们2024年才提供的区块链电子提单服务,每份收取50元认证费,据说2024年签发12万份,这个小小的认证费就有600万收入。还有碳排放监测服务,这个主要是为欧盟航线船舶提供碳足迹报告,单船收费8万元!

我们单独把上港集团的港口服务板块拿出来分析是因为,这块业务很大概率会持续为上港集团贡献利润。所以如果投资上港集团这块业务应该是重点。其他的诸如,长三角腹地经济的增长、对外贸易额的涨跌等等,要么属于共识,要么不属于我们能预测的范围。

订阅行业讯息

选择感兴趣的行业:


公告总结提炼
行业数据变化
高管增持/减持
机构调研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