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

全文1284字。
24年年报逐渐披露出来了。我们接下来将根据最新的数据,对24年初的行业研究框架中涉及到的公司逐步做相应的更新。有些可以维持原来的看法,有些需要调整。研究需要在原有判断的基础上,根据新出现的数据和逻辑不断调整,以求更接近事实真相。
今天是消费者服务行业中的教育。我们当时说(点击查看)
“教育这个赛道我们知道很多机构是看好K12政策放松红利的。如果回到根本,课外培训这个生意真的对社会整体有太大价值吗?我们看到的只是各种报班、各种内卷。相对而言,我们花了更多精力在企业培训和IT技能培训这些品类。”
这个赛道我们觉得比较值得关注的是行动教育。行动教育在财务数字上看是有吸引力的。以24年年报的数据,账上有14亿现金,现在市值45亿(2025年4月28日),相当于把这家公司全部买下来只需要30亿的现金。几乎没有负债(合同负债或正常的应付账款不算)。每年利润2-3亿,相当于市盈率只有10-15倍。这种培训的生意典型轻资产,毛利率高(24年83%),净资产收益率也高(24年29%)。所以怎么看都不贵。
核心问题是:现在如果手上真有30亿,可以全部买下来,会有哪些风险?
我想大概有这几个:
1、核心人员的依赖。现在他们的李践老板还是核心头牌讲师。好的方面讲是管理层懂业务,不太好的方面是业务的具体执行层面也高度依赖他。这说明他们作为一家上市公司,还没有形成一个可持续交付价值和服务的模式出来。和很多关注这个领域的朋友聊,几乎都有这个疑问。与之相关的是,董事长家族是绝对控股的,我大概统计了下他们家人直接或间接持股的比例应该是接近或超过51%的。
2、客户属性偏中小企业。这本来不是问题,中小企业的数量非常庞大。不过如果我们仔细研究会发现,24年中国企业培训市场需求最大的行业是建筑业、制造业和金融业,他们占了整个盘子的超 60%。其中,建筑业企业从业人数最多占比33.84%,其次是制造业占 22.7%。可是大家发现没有,他们恰好是目前下降幅度比较大的行业。这可以直接解释为什么24年企业培训市场规模下降了超过20%。现在中小企业生存很艰难,在培训上的付费意愿可能不如经济好的时候。当然,也有研究员说越是困难的时候企业主越希望通过培训来降本增效。这个看法有待观察。
3、长期培训效果是存疑的。大企业的高管培训大多数是通过商学院来解决的。比如长江商学院、中欧商学院等。这些机构不仅提供知识和被承认的学历,更本质的是他提供了一个社交平台。这是大公司高管们的刚需。中小企业是要解决具体问题,偏具体的方法论和执行层面的东西。我在公募的时候就参加过这样的培训,三天,公司出几万的费用。学到了一堆的方法论、框架性的东西。现在全部忘记了。因为实际上每家公司所处的行业不同,甚至每个人所处的岗位不同,很难通过一个并不了解具体业务细节的“培训”来解决。实际上,他们也只能提供一些方法论的东西,而这些现在买本书上都有。这是为什么我个人一直认为,商学院提供的“社交”和“学历”才是刚需。
总的感觉是估值确实不贵,但是业务风险也是有的。
隐藏内容,继续阅读请先开通VIP
开通VIP会员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