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最近收盘市值(亿元)
负数
众问真实估值(倍)
你好 👋, 这是调取相关机构调研会议后,结合网站相关观点框架做的总结,仅供您参考:

2025-09-17 公告,特定对象调研,现场调研

接待于2025-09-10

  • 第一部分 介绍公司相关情况: 公司介绍了华光基本情况、半年度经营情况、未来发展规划及新产品新市场布局情况。
  • 问题1:上半年公司各业务领域都保持了比较好的增速,下半年趋势如何?: 2025年上半年各业务领域齐头并进,下半年力争进一步增长。
  • 问题2:针对在AI液冷服务器领域的产品公司有何竞争优势,后续是否有扩产规划?: 产品主要为铜基精密焊片,竞争优势主要在于产品制备工艺及产能;后续随着市场需求的进一步增长公司将通过扩大产能更好的满足市场需求。
  • 问题3:国内目前产能利用率情况如何,预计什么时间达产?: 国内整体产能利用率为80%以上,力争明年能够达产。
  • 问题4:公司泰国生产基地规划生产哪些产品,预计投资多少资金,主要拓展哪些下游市场?: 规划主要生产银钎料、铜基钎料、锡基钎料、铝基钎料,总投资3亿元左右,对应的下游主要包含制冷暖通、电力电气、新能源汽车和电子等领域。
  • 问题5:公司目前应用在电子领域的锡基钎料产品推进情况如何?: 2025年上半年公司在电子领域的锡基钎料收入同比增长1180.81%;后续公司将重点推进锡焊膏产品的产业化进程。
  • 问题6:针对原材料价格波动对公司利润的影响公司有什么防御措施?: 采用”原材料成本+加工费”的定价方式;通过套期保值等举措做好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管控。
  • 问题7:公司针对未来提升整体盈利能力有何规划?: 围绕技术创新、全球化布局、精益管理与数智化转型战略;积极拓展电子浆料、软钎料和高温焊料等领域新技术新产品;积极布局AI等新兴领域。
  • 问题8:公司是否有考虑后续通过兼并购或投资的方式加速业务发展?: 在战略赛道上寻找相应的产业投资机会;已投资霍耳激光及苏州联结科技两家企业。
  • 接待过程中: 公司与投资者进行了充分地交流与沟通,并严格按照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制度》等规定,保证信息披露的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公平。

2025-09-09 公告,特定对象调研,电话会议,现场调研

接待于2025-08-30

  • 第一部分 介绍公司相关情况:公司介绍了华光基本情况、半年度经营情况、未来发展规划及新产品新市场布局情况。
  • 第二部分 提问回答
  • 问题1 AI液冷服务器领域业务:2025年在算力液冷服务器领域实现批量收入,占上半年营收比例2.4%;基于2008年以来电力电气领域积累的多品类焊带和焊片生产与技术能力;产品精密度的持续提升,应用于汽车功率模块的散热部件;产品制备工艺及产能上具备较强的竞争优势;下半年开始该业务将继续放量。
  • 问题2 2025年半年度营收增长点:《年产4,000吨新型绿色钎焊材料智能制造建设项目》的逐步投产;新产品新技术的逐步研发及新客户的逐步拓展;服务超3000家下游客户;智能家居、电力电气、新能源汽车、电子、其他工业应用等各业务领域的收入均实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
  • 问题3 海外业务重点拓展地区及应用领域:持续深耕”一带一路”国家及东南亚市场;加快开拓北美、中东及非洲等区域的业务;海外业务已拓展至50余个国家;下游应用领域主要为制冷暖通与电力电气;积极布局新能源汽车和电子领域的市场机会。
  • 问题4 锡基钎料收入增速:2025年半年度公司锡基钎料整体收入实现超1.9亿元,同步增长426.87%;下游应用涵盖消费电子、汽车电子、安防、通信、工业控制、光伏等多个领域;锡基钎料作为电子连接材料是公司战略布局的重要方向;锡基钎料产品销售收入将保持高速增长;加快提升锡焊膏产品的收入占比。
  • 问题5 三季度下游需求情况:2025年持续开拓新市场新客户;今年三季度下游市场需求同比进一步增长。
  • 问题6 制冷暖通和电力电气领域增长:巩固制冷暖通和电力电气领域国内市场地位;拓展海外市场的机会;以上两个应用领域的收入规模将持续增长。
  • 问题7 苏州联结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情况:苏州联结科技是一家陶瓷基板企业,研发产品包括高端TFC、DPC、AMB和DAC等;在光模块、半导体激光器、半导体制冷器和传感器中开始产业应用;2024年投资了该企业,持股比例为5.11%。
  • 问题8 公司未来增长逻辑:战略发展方向是成为国际领先的功能连接材料及其解决方案的专业提供商;巩固现有产业的市场优势,保持智能家居、电力电气等传统优势业务的稳健增长;持续推进导电银浆、微电子焊接用锡基钎料等新产品研发及产业化进程;实现新能源汽车及电子领域的持续快速增长;抓住AI产业发展带动的液冷服务器领域需求的增长;重视技术创新投入,通过”生产一代””研发一代””储备一代”的研发战略;积极推进”华开全球”的国际化战略,加大海外市场的拓展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