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9月卖方研究综述

以下文字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主流研究机构对传媒的分析焦点在“游戏”和“出版”两个品类。

根据各家发布的中报,上半年游戏行业上市公司营收433亿,同比增长6.5%。可我们知道中国本土游戏市场也就是340亿左右的规模而且增速很慢,这说明接近100亿来自海外,于是很多券商对游戏的分析聚焦在出海。

出版虽然基本没有增长,但行业门槛高,现金流充沛,很多公司的教材教辅市场又是刚性需求,同时大多数公司是国企,所以在上半年“红利投资”成为主要投资策略的背景下,出版的相对表现显然超过了他们自己的预期。

他们的分析中有几个让我感到困惑的点:

1、过多地把精力放在预判某款游戏或某类影片的表现上。我认为这是浪费时间。逻辑上,新游戏表现是不太可以预测的,否则就不会有失败了,而游戏的失败(不论是产品层面还是市场层面)是非常正常的。我不觉得分析师比研发商能更好预测这件事。

实际上,游戏公司的盈利主要来自老游戏而不是新游戏。这是很多专家都忽略的事实。我们观察所有好的游戏公司,他们都有这个特点。老的游戏可以持续十年、二十年经久不衰,现金流源源不断。同时,利用这些IP还可以拓展新的玩法,做大量的运营,同样可以创造不菲收益。

都是高毛利率产品,某种程度上游戏比创新药好很多。因为一款药研发周期长,资本开支很大,而且也有专利到期的问题,但游戏的研发周期短很多,而且上线后可以随时根据玩家反馈来调整。

2、他们高估了AI对游戏和影视的影响。这里有可以理解的原因,AI一度是市场热点,所以行业研究员自然会想到AI是不是也能对自己的行业有某种利好,这是一个吸引眼球的话题。

我会这样问:一个原本做不好游戏或电影的团队,会因为有AI加成变得更有竞争力吗?

不会。两个原因:首先,创作是艺术不是科技,游戏研发和电影拍摄都取决于创作者本身;其次竞争对手也会利用AI工具给自己赋能,所以这对竞争力的影响是零,而投资研究的就是相对竞争力。

基本上,我目前认为AI对游戏影视的作用仅仅在降低成本和投石问路。因为成本降低,制作demo的时间短,所以可以快速做出来投放市场看看反馈。我不认为投资者应该参与这种炒作。

3、游戏出海没什么有价值的研究。出海很重要,但是研究游戏出海本身不重要。关键还是游戏公司本身的研发体系、市场策略、高管对游戏的理解等。这个和是否出海没啥关系,在国内把基本功做好了,出海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专门研究出海没意义。

行业数据:2024年上半年,出版行业上市公司营收616亿,同比增1.16%;广告营销上市公司营收829亿,同比增7.85%;游戏上市公司营收433亿,同比增6.51%;互联网传媒上市公司营收396亿,同比增18%;动漫上市公司营收13亿,同比增0.36%;

报告相关脑图(AI生成)

参考研究

  • 展望四季度,传媒如何布局?[RS]. 中泰证券研究所, 2024-09-25.
  • 传媒哪些领域有机会?[RS]. 招商证券研究所, 2024-09-17.
  • 二季度业绩披露完毕,关注低估值标的新内容主题催化[RS]. 中信证券研究所, 2024-09-17.
  • 传媒互联网研究方法及框架 [RS]. 广发证券研究所, 2024-06-15.

0条评论

递交一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