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设备与新能源

总体观点

电力设备及新能源行业依然可以维持不错的增长。这个板块利润增量主要来自电源设备,这得益于光伏、风电和储能的迅猛发展。中国电网和南方电网是整个电力设备行业的主要需求来源。今年“两网”的投资金额预计会超过6000亿。“两网”的投资又可以进一步拆解为特高压(800KV及以上)、主干网(110KV以上)以及配网(110KV以下)。特高压是刚需,体现了国家意志。主网的建设要与特高压投资做匹配。配网主要是解决新能源消纳问题,分布式光伏的接入拉动了配网投资。这些板块都是联动的,共同构成电气设备的驱动因素。(关于2025年国家电网投资流向,请点击查看

要规避光伏制造环节。

中国现在用于制造光伏组件的硅料产能超过250万吨,换算成光伏是1200GW,而当前需求只有600GW,依然处于严重过剩阶段。所以,在未来1-3年光伏可能都得规避。时间来到2025年2月份,政府将出台一些高耗能限产政策,大概会出清20%到30%左右的尾部产能,这有助于缓解供大于求的局面,但是我们不认为可以解决根本问题。光伏值得关注的是运营环节,因为从ToB到ToC可能跑出好的商业模式,然而坦白说这个还很遥远。

中国的动力电池产能占全球的50%-60%,正负极材料更是占全球产能的80%。所以这里可能有一个潜在的风险,如果主要发达国家对我们的动力电池或者新能源汽车提高贸易壁垒,我们的电池产能是否将“被”过剩?我们会关注这个问题。(下列数据来自中国动力电池联盟,2015年的统计口径有些不一致所以出现中国产能大于全球的矛盾现象。但是我们依然以他们的数据为参考。)

单位:Gwh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全球动力电池行业装机规模 15.0 42.0 59.1 100.0 117.9 146.8 296.8 517.9 705.5
YOY 180.0% 40.7% 69.2% 17.9% 24.5% 102.2% 71.8% 36.2%
单位:Gwh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中国动力电池行业装机规模 16.5 28.3 36.3 56.9 62.2 63.3 154.5 294.6 387.6
YOY 71.5% 28.3% 56.7% 9.3% 1.8% 144.1% 90.7% 31.6%
三元 33.1 40.5 38.9 74.3 110.4 126.2
铁锂 22.2 20.2 24.4 79.8 183.8 261.0
其他 1.6 1.5 0.0 0.4 0.4 0.4

最后分享一个方法论:供求关系是这些设备行业的核心矛盾,通常需求需要根据下游的产能来预测,而未来1-2年的有效供给则需要根据当前的在建工程加上存量固定资产来预估。

具体的领域来说。光伏的看点在运营环节:一是商业模式从ToB扩展到ToC。目前都是ToB的,如果延伸到普通家庭,考虑到庞大规模和多样化的使用场景,有机会做出差异化的产品以增厚行业利润。但坦白说有点遥远。

风电的看点主要是发电设备的维护保养,想想将来巨大的设备存量的维护需求会有多大?!我们特别看好还处于卡位阶段的海上风电,因为它的发电效率高又靠近电力负荷中心。请不要对储能和锂电池抱有太高期望:在新能源渗透率低于50%以前,储能将以锂电池为代表的短时储能为主,没有很好的商业模式。锂电池CR10已超过90%,空间很小。

海风的市场空间应该是比较大的。中国的海岸线很长,目前真正用于海风发电的区域应该1%不到,当然也不可能都用于海风发电,要为军事和贸易活动让路。海风的装机空间分为近海存量项目和远海项目。目前国家能源局批复下来可以开发的近海存量项目还有60多个GWH是处于待开发状态,后期上海、浙江陆陆续续有远海的项目在上报审批。2024年海风的装机量是7到8个GW,很多机构预测2025年装机量应该能到11到13个GW,26年可能是15到17个GW。这些数据只能作为参考,而且除了海缆之外,我们对风机及其他零部件环节的竞争格局不太清楚。海上风电产业链中,我们相对看好海缆,具体逻辑请点击查看

电气设备板块主要看“两网”的投资支出,它是需求的核心来源,这方面增长相对稳定可预期。我们正处于能源结构调整的阶段,因此会带来巨大的源网荷储、电网更新换代需求。

我们预计电源和动力系统板块增速会放缓,而电气设备景气度会维持下去。

电力设备行业估值

电力设备二级行业

电气设备

电气设备板块总营收8575亿,行业整体净利润634亿,整体毛利率21.8%,整体净资产收益率10.2%。过去3年行业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16.5%!这个板块包括输变电设备、配电设备、电力电子与自动化、电机。


隐藏内容,继续阅读请先开通VIP
 开通VIP会员

宁德时代2024年报业绩说明会

关键数据

2024年宁德时代在动力电池全球市场份额37.9%,储能电池全球市场36.5%,2024年国内商用动力电池销量同比增长98%,中重卡动力电池销量同比增长144%.

乘用车动力电池产品方面,2024年他们的麒麟电池和神力电池系列在约60款车型上大规模量产上车;麒麟高功率电池放电功率超1300千瓦,最大放电倍率16C;神行plus电池系统能量密度超200瓦时每公斤,是全球首款可实现1000公里续航的磷酸铁锂快充电池。其中,神行和麒麟出货占比30%-40%,预计25年占比能到60%-70%;

商用车动力电池产品方面:2024年他们的天行客车版使用寿命达15年150万公里,与超13家车企合作;天行电池重型商用版适用于重卡及工程机械应用场景,使用寿命可达15年300万公里,最高续航达800公里,与超七家主机厂合作。

储能产品方面:宁德时代成为阿联酋RTC19GWh数据中心项目的首选电池储能系统供应商,与澳洲客户合作开发8小时电池储能系统,在澳大利亚整体储能需求达24G瓦时。

关于毛利率

24年整体单位毛利持平略升。影响毛利率的两个主要因素是产品结构和产能利用率。24年全年产能利用率78%,下半年产能利用率达到高峰水平。毛利率更高的新产品占比在逐步提升。

关于资本开支

目前在建产能200+GWh,还有在爬坡的产能,因为预计未来三年市场增速20-30%,包括24年底有些项目没有及时交付,所以25年资本开支比24年有提升,但是提升速度会低于产能增速。

关于欧洲碳税调整

欧盟新规没有更改目标,只是用三年平均给了缓冲期,未来仍然面临巨额赔款的风险,车企并没有因为碳税调整放松,更能推动欧洲电动化进程。

关于出口退税政策

出口退税政策从13%降到9%,这4个百分点的变化会直接对产品盈利产生一定影响(假设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宁德时代正在和客户共同研究如何分摊这一影响,以在交付的同时不影响双方收益。备注: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观测点,它能体现宁德时代与客户的议价权(至少在某种程度上)。

发表评论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