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

总体观点

我们觉得,根据过去三年数据来预测2025年汽车行业增速是很不可靠的,因为出口环境在发生变化。不是说一定不对,只是环境变了投资逻辑应该跟着变。欧洲和南美对汽车的贸易政策都在变化,包括关税和一些调查。另外我们不理解为什么AI会是某些品牌汽车的看点,因为找不到更重要的卖点吗?AI的优势取决于模型、数据和算力,这些怎么会成为汽车企业的优势呢?这些都主要依赖供应商的基础能力吧。我们一直都认为汽车最终还是看传统的有长期积淀的几个品牌,能长期活下来大都是有原因的。

2022年和2023年是汽车行业比较难的几年,内卷太严重。汽车行业的竞争在国产品牌、合资厂商(上汽、广汽)以及造车新势力之间展开。考虑到汽车生意的本质是捕捉用户需求和供应链体系的建设(关乎单位造车成本和应对市场的灵活性),我们认为具有自主创新设计和运营能力的传统国产品牌(如比亚迪、长城、吉利等)相比造车新势力发展后劲更足。另外大家不要轻视燃油车的潜力,在销量最大的10万到15万这个领域,燃油车的规模效应是非常可观的。

从长期看,汽车行业将从一个单纯制造业不断向服务业延伸,汽车将变得越来越智能化、网络化和数字化,这里面有技术变革,更重要的也有商业模式的更新迭代。总体上,这个行业仍然是值得期待的。

从投资的角度,整车赛道依然是比亚迪、长城、吉利的主场;零部件领域我们看好的是福耀玻璃和做智能座舱的德赛西威。前者,所有的数字化和智能都只会提高汽车玻璃相关行业的壁垒,增强他们的盈利能力;后者,虽然用户粘性和生意模式还有待观察,但德赛西威所处的细分领域无疑是前景广阔的。

汽车行业估值

汽车二级行业

乘用车

乘用车板块总营收19433亿,行业整体净利润626亿,整体毛利率14.3%,整体净资产收益率8.5%。过去3年行业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14.1%!

乘用车行业成长驱动力有三个:一是百人汽车保有量只有发达国家的44%;二是广阔的出口市场,2022年中国出口汽车突破300万辆,这只是开始;第三个是结构性的,也就是新能源汽车占有率的提升。2022年是汽车行业比较难的一年,燃油车做到了2%的增长,新能源增长率超过90%,未来当然不可能持续有这么高的增长。汽车行业的竞争在国产品牌、合资厂商(上汽、广汽)以及造车新势力之间展开。考虑到汽车生意的本质是捕捉用户需求和供应链体系的建设(关乎单位造车成本和应对市场的灵活性),我们认为具有自主创新设计和运营能力的传统国产品牌(如比亚迪、长城、吉利等)相比造车新势力发展后劲更足。

从长期看,汽车行业将从一个单纯制造业不断向服务业延伸,汽车将变得越来越智能化、网络化和数字化,这里面有技术变革,更重要的也有商业模式的更新迭代。总体上,乘用车板块仍然是值得期待的。


隐藏内容,继续阅读请先开通VIP
 开通VIP会员

发表评论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