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汽车玻璃收入国内收入占比56.3%,海外43.7%;国内出货量是 3 500 万套,国内工厂生产2800万套,美国工厂 420 万套左右,俄罗斯 60 万套左右的一个水平。 现在看,福耀玻璃未来的成长主要汽车后市场,也就是当汽车存量达到一定水平后带来的玻璃更换需求。国内这方面市场还不成熟,所以价格竞争很大,目前国内AM大概比 OEM 低20% 左右(注:AM市场是汽车后市场,OEM和OES是新车生产中的装配市场); 汽车玻璃的成本,主要是能源、化工材料(纯碱)、运费以及折旧。去年用气成本波动很,今年应该比较稳定。纯碱价格回落很多, 今年可能2200-2300,去年是2600- 2700 每吨。运费方面,今年欧洲航线有一段时间有些波动,整体应该变化不大。折旧取决于产能利用率,今年出货量增加后利用率上升,折旧摊销占成本比例应该会下降。总体毛利率应该是37%-38%左右。
#长城汽车#
2023年全球汽车总销量突破九千万辆,同比增长11%,中国是全球最大汽车消费市场,实现销售 3009 万台,同比增长12%; 2023 年全年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 949.5 万辆,全年渗透率达到了31.6%;从份额看,中、美、欧、日、韩五个市场在汽车销量占比上接近于超过67%,剩下的 190 多个国家和地区基本上也就是占32%左右。但是,中、美、欧、日、韩已经是存量竞争市场,反而剩下的32%的市场有较高成长。
在越野SUV领域,坦克品牌车型合计市占率53%。截至 23 年底,坦克品牌累计销量突破 37 万台,连续 36 个月蝉联中国越野 SUV 销量第一。皮卡领域,长城皮卡连续 26 年销量第一。 2023 年皮卡销量前三的车型均被长城占据。全年累计销量已突破 20 万台,中国每卖出两台皮卡就有一台是长城。
出海方面,2023 年长城汽车海外年销量达到了 31.4 万台,同比增长82.37%,海外累计销量超过 140 万辆;海外市场的盈利能力更强,哈弗在海外市场的毛利率比国内要高 5 到 10 个点。 实际上只有中国具备足够规模的对电动化、智能化方面,既有消费欲望也有消费能力的人群。你看北美、欧洲、日本、韩国他们新车购买用户的平均年龄要比中国的新车购买年龄大 20 岁左右。
在 2020 年之前,我们国内所有的自主品牌都在担心合资品牌降价。因为当时市场一致认为自主品牌必须和合资品牌保持 3- 5万的合理价差,如果是豪华品牌要保持 8- 12 万的合理价差,哪怕自主品牌的商品比合资品牌性能更好,配置更丰富,也要有价差。但这个认知在2022年和2023年被打碎了。 国内大众经济型的新能源市场都在普遍巨额亏损,而且还看不到盈利的时点,而且这些企业的财务状况、现金储备情况可能不太乐观。 有些外资品牌说他们现在不参与中国汽车市场这场电动化、智能化的这场变革,等中国的汽车厂商杀到尾声的时候他们再跟进。 我们应该吸取当年摩托车的教训。当年中国企业先在国内卷,然后卷到了国外,最终又都一起卷回到了国内。也就是说只看价格,只看短期的经营效益,忽略了向消费者长期的传递价值。
#丰田和比亚迪#
最近有家券商做了一个研究,基本思路是对比丰田和比亚迪的全球化路径,以及根据丰田股价的变化推断比亚迪的投资前景。怎么说呢?有一定的相似性,比如两家公司都制定了出海计划,而且出海的路径很一致,都是先从拉美、东南亚、中东这些汽车工业不发达的区域开始,逐步渗透到欧美。比如都在搞“产业链垂直一体化”,还有一个很引人遐想的口号,现在的比亚迪正在复制三十年前丰田在燃油车的辉煌。但是,如果把报告中的比亚迪换成国内的任何一家汽车品牌,似乎也没毛病。
#汽车补贴#
今年上半年整个汽车零售额同比上下降了1.1%,去年这个时候是上涨了6%,所以政府加大了汽车的补贴力度。最近的消息是,新能源补贴平均从1万上升到万元,油车2.0 以及以下排量从7000 上升到1.5 万元。
#汽车整车#
汽车整车板块未来的成长动力:一个是国内市场集中度的提升,就是很多品牌会被迫退场,头部市场占有率大幅度提升;第二个就是是已经看到的海外市场的开拓。从产品形态看,2012年之前国内市场主力产品是轿车;从2012年到2020年成长最快的是SUV;从2020年到现在成长最快的是电动车。
#摩托车#
今年摩托车出口景气度非常高,主要出口区域是拉美、亚洲和欧洲一些区域。摩托车这个赛道其实我们和国外主流品牌还有很大差距。欧美主要消费大排量的摩托车,他们有浓厚的机车文化;亚非拉的这些区域主要还是代步通勤。北美市场中国品牌和哈雷、宝马产品有代差,东南亚印度市场和日本的雅马哈本田也有很大差距。全球摩托车年销量差不多是 5000 万台,剔除掉日系、印系以及美国这些品牌占据的市场,剩下的可能也有500万台的空间。国产的春风动力23年出口10万台左右,看起来空间还是有。
#重卡#
a)中国重卡整体有非常低的成本和不错的性能,中国的品牌在全球市场有竞争力; b)有券商估计新兴市场整体有90-110万辆重卡的空间,中国企业如果能拿到一半就是50万台,今年出口30万台; c)天然气重卡整车的 CR5 从过去的 88% 提到现在的95%; d)运输费用稳定是重卡行业重要的支撑,因为跑运输得能赚钱才有人去买重卡。
#全球汽车#
2023年全球汽车总销量突破九千万辆,同比增长11%,中国是全球最大汽车消费市场,实现销售 3009 万台,同比增长12%; 2023 年全年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 949.5 万辆,全年渗透率达到了31.6%;从份额看,中、美、欧、日、韩五个市场在汽车销量占比上接近于超过67%,剩下的 190 多个国家和地区基本上也就是占32%左右。但是,中、美、欧、日、韩已经是存量竞争市场,反而剩下的32%的市场有较高成长。
#汽车玻璃#
汽车玻璃的成本,主要是能源、化工材料(纯碱)、运费以及折旧。去年用气成本波动很,今年应该比较稳定。纯碱价格回落很多, 今年可能2200-2300,去年是2600- 2700 每吨。运费方面,今年欧洲航线有一段时间有些波动,整体应该变化不大。折旧取决于产能利用率,今年出货量增加后利用率上升,折旧摊销占成本比例应该会下降。总体毛利率应该是37%-38%左右。
#汽车价格战#
2024年大概率有很激烈的,大众和比亚迪的降价幅度可能很大; 最近一个季度,国内电动车的渗透率在下降,目前30%多,之前一直在 40%- 42%之间; 合资品牌(特别是大众、丰田、本田)去年已经把大部分折扣拿出来了。如果今年折扣力度不如新能源,可能合资品牌的份额会下滑很多; 大众今年没有减产计划,丰田有5%-10%的减产幅度,本田减产幅度可能在5%以内; 小鹏X9的定位可能是错的,MPV的客户商用占了2/3,他们定位的是家用,但是现在都是小家庭为主,而且他们40万的定价也不便宜,很难走量; 纯电的车目前月销能上万的,目前除特斯拉以外其他品牌的车还没看到。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