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丰富的投资者会先看资产负债表而不是利润表。利润表衡量公司某段时间的盈利情况,而资产负债表说的是这家公司的家底儿,利润经常波动但资产负债结构相对稳固。
看真实的资产负债表可以随意打开一家上市公司的年报(比如文末是贵州茅台的资产负债表截图),我们简单但不失本质地用一个例子做下说明。
首先看大的结构,资产=负债+权益。这是恒等式,恒等式的意思是永远成立。资产是说这家公司有什么,负债是说这家公司的资产有多少靠债权人借来的,权益是说公司的资产里面有多少是股东出资得来的。公司的资产,如果不是来自股东就是来自债权人,没有第三个选项,所以是恒等式。
再看细分科目。资产种类很多,从公司账上的现金,到工厂里面的机器设备,到档案柜里面的专利,到电脑里面的代码,甚至办公桌上的纸巾,都是资产。资产负债表里面的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啥的,都是按可变现的能力区分命名的。负债也是按照要到期的时长排序,短期负债、长期负债等等。
具体你们可以看看图里面的科目,有机会再去看看真实的上市公司年报,结构都差不多,有需要的时候再一个一个科目去研究学习,学一遍就够了,因为年报结构都一样。
看资产负债表主要看各种比例,然后和过去做比较,看各种比例的变化趋势,还要和同行公司做比较,找出差异的原因,以此了解公司的家底儿厚不厚,结构是否合理。



利润表
利润表衡量了某年某月某季度的盈利情况。基本结构是,收入减去费用等于利润。
收入我们都知道是啥,费用就是产生收入过程中要付出的东西。因为公司是靠销售商品获得收入的,而生产商品要原料、人才、厂房、设备、资金,还要做广告,支付政府的税收,所以就有各种不同的费用,比如直接生成成本、工资、办公厂房租金、设备折旧、利息、营销费、所得税等等。
简单不失本质地看看下面这个例子,具体可以找上市公司年报看。




现金流量表
靠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不能完整描述公司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全部故事。
比如,一家公司卖了价值100万的货,卖的时候利润表就确定了这100万的收入。可对方是分两次付款的,公司只收到了50万现金。这件事怎么反映到财报上?还有,假设有个神奇的机器,你只要往里面放100块钱,它就能吐出110块现金出来,那么你怎么衡量利润?
第一种情况源于收入确认和收到现金不同步。如果卖了100万的货但是只收到50万现金,那么利润表上营业收入要增加100万,对应费用科目也发生变化,因为只要有收入就要记费用。同时,资产负债表中现金肯定增加了50万,但是存货减少了,这时要让应收帐款科目增加,以及因为收入大于费用产生的利润结转到股东权益中,体现了盈利导致企业资产负债表在不断变好的事实。
第二种情况源于机器设备折旧对利润计算有影响。在我们的例子中,放100块吐出110块这个生意的利润,取决于当时多少钱买的这个神奇机器,以及这个机器可以用多少次。如果是100块买的,只能用一次,那不好意思这个生意还亏了90块。这里就是设备的折旧问题。本质上,研发、设备都有折旧。
上面说的只是代表性的情景,你们都可以在现金流量表中找到对应的科目反映。
0条评论